理论教育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成果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行为训练是培养受训人员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力,受训人员是否自愿配合是影响心理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训练参与程度要由受训人员自己掌握。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须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主动性,激发内心潜在能量,积极面对困难,在不断地挑战应对中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成果

心理行为训练是对个体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也是直接转化人的“内心世界”的特殊教育过程。它是心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期间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之一。实施心理行为训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原则

任何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的使用都必须有利于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坚持完全自愿的原则。心理行为训练是培养受训人员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力,受训人员是否自愿配合是影响心理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训练参与程度要由受训人员自己掌握。任何强迫受训人员完成训练任务的做法均会增加受训人员的不适感、恐惧感,甚至是厌恶感,加重其心理负担,训练效果适得其反。

2.主动性原则

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行为是由人的需要和动机所决定的,是否具有主动性决定了人对外来困难的处理方式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防御。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须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主动性,激发内心潜在能量,积极面对困难,在不断地挑战应对中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3.情境模拟原则

特定的心理素质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与巩固,因此心理行为训练的开展情境与真实情境越接近,受训人员展现出的心理状态就越真实。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训练,可以让受训人员感知“真实”情境中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变化,继而巩固与提高未来面对真实情境的心理适应与调节能力。

4.实践性原则(www.daowen.com)

人的非理性心理活动独立于语言活动,仅仅靠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心理行为训练必须亲身去体验才能直接刺激受训人员的感觉、知觉,形成表象,激发情绪,产生行为。

5.超负荷原则

心理行为训练中产生的心理负荷只有超越受训人员平时所承受的负荷,超过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时才能够激发受训人员心理的潜在能量,推动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6.循序渐进原则

心理行为训练要符合个体自身认知发展规律,要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除极个别情况外,避免一开始就采用较大的训练难度引起受训人员的紧张感、疲劳感、压抑感和训练失败后的失望感。

7.坚持性原则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生理机能一样,都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克服急躁、动摇和厌倦情绪,保持自信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反复训练持续强化和巩固训练效果,使受训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提升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