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银川市城区水域景观的热环境分析

银川市城区水域景观的热环境分析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选取了研究区内面积较大的阅海公园、海宝公园、七十二连湖、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4个面状水域景观以及典农河滨水景观公园和唐徕渠2个线状水域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景观类型水域对其周围热环境缓解程度。表6-10典型河流水域缓冲区内热环境温度统计表

银川市城区水域景观的热环境分析

水域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较大的热惯性和热容量值、较低的热传导和热辐射率,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降低水域周边地地表温度,是城市热环境中的“冷岛”(岳文泽,2013)。本书选取了研究区内面积较大的阅海公园、海宝公园、七十二连湖、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4个面状水域景观以及典农河滨水景观公园和唐徕渠2个线状水域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景观类型水域对其周围热环境缓解程度。

6.3.5.1 典型面状水域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对4个面状水域斑块对应的地表温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表6-8),结果显示面状水域景观面积、形态和空间位置虽然各不相同,但水域平均温度却相差不大,说明当面状水域面积达到一定水平,水体的辐射温度会保持相对稳定,但水体与其所在区域的温差较大。对4个景观水域做半径为500m的缓冲区,统计该区域内的平均温度,发现水域的平均温度均明显低于对应景观水域缓冲区范围内的平均温度。如市区的阅海公园,其水体温度比所在区域500m范围内的平均温度低了约6.31℃,二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虽地处郊区,其水体也比其所在缓冲区区域低2.95℃。

表6-8 典型公园水域斑块特征与对应温度

为进一步研究面状水域景观随水体距离增加周围热环境的变化情况,文本基于ArcGIS平台,利用缓冲区分析法构建水体外围0~50 m(缓冲区1)、50~100m(缓冲区2)、100~200m(缓冲区3)、200~300m(缓冲区4)、300~400m(缓冲区5)和400~500m(缓冲区6)6个缓冲区,并利用GF2数据目视解译缓冲区内的绿地、水体和不透水面3类土地覆盖状况,在此基础上,统计6个缓冲环内不透水面面积比例(图6-6,表6-9),结果显示,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各个缓冲区内不透水面面积比重不断增加,对应的地表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如阅海公园水域,其水体温度约为24.17℃,0~50m缓冲区内植被覆盖面积达79.12%,不透水面面积比重仅为6.1%。该区域内地表平均温度为25.22℃,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加,缓冲区2至缓冲区5不透水面占比从34.68%上升到43.14%,对应区域的地表温度也升高了2.58℃。而缓冲区6内不透水面面积比重较缓冲区5有所下降,对应区域内地表平均温度也略有降低。此外,对比4个公园的水域及缓冲区温度可以发现,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缓冲区温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公园,从缓冲区2到缓冲区6,地表温度最大差值仅为0.76℃。究其原因,主要为阅海公园、海宝公园和七十二连湖位于城区,而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郊区,周边不透水面较少,植被覆盖度高,缓冲区内地表温度相对稳定,水体对临近区域热环境的缓解作用明显。由此可见,面状水域能够有效降低水域周边地表温度,水域面积、所处位置和水域周围区域的下垫面类型是降温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6-9 典型公园水域缓冲区不透水面比重及均温

图6-6 研究区典型公园水域缓冲区地表覆盖结构空间分布图

6.3.5.2 典型线状水域的热环境效应分析(www.daowen.com)

线状水域作为生态景观廊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物质、信息和能量传播的重要通道,能有效调节城市热岛中心和外围热量交换,对改善城市热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选择典农河和唐徕渠2条河流廊道,对其构建0~50m(缓冲区1)、50~100m(缓冲区2)2个缓冲区,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得到其缓冲区内的地表温度(表6-10)。结果显示,典农河虽处城市热岛中心,但由于其河面相对较宽,水面平均温度比唐徕渠低约2.7℃,水面温度标准差比唐徕渠小0.75,表明典农河河流廊道内部温度相对较为稳定,变化较小。从缓冲区热环境变化来看,典农河缓冲区1和缓冲区2范围内的平均地表温度分别为30.16℃和32.01℃,比唐徕渠相应区域分别低2.07℃和1.09℃。整体来看,唐徕渠虽流经整个研究区,但其宽度仅为24 m,对周边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

此外,对比表6-10、表6-8和表6-9可以发现,面状水域的水域温度明显低于线状水域廊道,虽然典农河和唐徕渠水域面积远大于海宝公园,但其平均温度仍高于后者,阅海公园、七十二连湖和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域温度更是低于线状水域的温度,且面状水域0~50m缓冲区内的地表平均温度明显低于线状水域。由此可知,面状水域比线状水域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

表6-10 典型河流水域缓冲区内热环境温度统计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