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析结果及保护状态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析结果及保护状态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分析当下古村落的空间格局的完整程度与保护状态,可以更好地对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建议。空间格局保持良好的村落有疏口村、全坊村、蒲塘村、岐山村、东源曾家村和竹桥村。由调查可知,村落空间格局形态保持良好,街巷格局完整。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析结果及保护状态

空间格局,指传统村落由古至今发展而来的空间形态,即建筑及街巷的安排方式。通过分析当下古村落的空间格局的完整程度与保护状态,可以更好地对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建议。通过调查,小组依村落内部街巷的完整度高低将结果分为保持良好、基本保持及变化较大三类。

(一)保持良好

村落空间格局保持良好,指从整体上来看,村落的空间形态保持良好,街巷格局完整。空间格局保持良好的村落有疏口村、全坊村、蒲塘村、岐山村、东源曾家村和竹桥村。

疏口村:整体空间格局较为原始,保存状况完好。从疏山上俯视疏口,村落整体就像一柄巨大的拂尘,为“拂尘”式自然形态。从村西门到增祠是一条长约300米的直街,方向为东西向,整体看起来像拂帚的手柄,被称作下边街;其上高低错落的无规则的巷道有横有斜,曲直交错,相互穿插在一起,整体形状类似一个基部为半圆形、东北部为火焰形的拂帚上部分,因此被人称为“拂帚地”。在山水环绕之中,村落沿着上边街与下边街逐渐铺展开,并由18条南北向的里巷连接两街,形成“两横十八纵”的巷道格局。

图3.2.14 疏口村鸟瞰图(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17]

疏口村的村落房屋排列较为密集,古村内巷道多为直通街道,由18条南北巷道以梳齿状排列在南北巷道两边。巷道路面多为青石板,凹凸不平,许多窄巷仅容1~2人通过,巷道尺度大多为1~2米,一些尺度稍大的为2~3米。道路两边布满了青苔与绿植,清幽宁静。古村落老建筑群内的路面大多为普通的土路,较为朴实。建议政府及相关开发企业避免在该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任何有可能破坏村落整体格局的建设活动,从而保护该村落的梳齿状格局、“两横十八纵”的街巷格局,以及“拂尘”式自然形态,同时通过保护建筑布局、公共空间等村落整体格局的构成元素来维持村落格局。

全坊村:全坊村村落坐北朝南。其山势由低向高,从高处俯视看起来像一只头部朝向北方往北飞翔的燕子,燕子的尾部为该村落前部半月形状的水塘。该格局由此村落先祖所规划设计,以“燕”祝福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好和谐。以东家弄为中心,全坊古村的前门楼为起始点,可以分散出6条主巷道与若干条小巷道,组成五大古民居聚落群,每个聚落群屋互相连通。这些巷道铺装均以青石板与卵石为主,宽1~2米,周围设置有明处或暗处的排水沟。目前,该村内尚有东家弄、西家弄、直弄、里坊弄、八家弄和仓下弄6条保存完整的历史巷道,对于古村落的空间格局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村内的古建筑排列主要按照巷道方向,依地势由高处到低处,由北向南依次排列。

图3.2.15 全坊村鸟瞰图(图片来源:百家号[18]

村内的宗祠修建位置较为自由,严格来讲在村落空间格局上并不能算几何中心,整体更倾向于作为精神支柱而存在。相较之下,全坊村口的门楼与水池则成为村落的公共中心,其民宅建筑等也由水塘开始向后呈放射状扩展延伸,构成了一种礼制格局的布局形态。整体而言,全坊村落的空间形态保持较好,街巷格局基本完整,集中连片。建议政府及相关开发企业在村落的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或旅游开发时,注意维持原有街巷结构的完整性,避免破坏街巷尺度与重要景观,同时保护街巷与建筑连接形成的整体格局。

蒲塘村:蒲塘村坐北朝南,街巷多为纵向排列,整体呈梳齿状格局。其外部街道为龙凤结构,古村落内有几十口池塘,其中最大的为“蒲池”。该池塘中的水十分清澈,美丽宜人。在水塘岸上的东北方向与西北方向,各有两口古井,成对而建,一口外方内圆,一口外圆内方,彼此互补,在村落历史上被称为“龙凤井”。井中间的街道,祖上记载被称为“龙鳞街”,因为整个街道都蜿蜒曲折,转折处较为圆滑,没有直角棱角而得名。

图3.2.16 蒲塘村鸟瞰图(部分)(图片来源:百家号[19]

村落内部的巷道相互交错,主要由青石板或者鹅卵石铺成。巷道尺度以1米至2米为主,稍大些的巷道能容纳2~3人,有的小道只能容纳1人。由调查可知,村落空间格局形态保持良好,街巷格局完整。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开发企业限制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有可能破坏村落街巷格局的相关建设活动,注意保护蒲塘村的梳齿状村落格局,进行基础建设时避免破坏原有的街巷结构,极度重视街巷完整性的保护。

岐山村:村民中有流传的谚语,即岐山“九桥十八巷,巷巷通山上”。此为岐山村村落布局的高度概括,游人在村中行走,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岐山村整体呈梳齿状的村落格局,布局较为特殊,古建筑量较大,且保存状态较好。该村内部街巷为格网状,共有18条巷,每个巷子都有名称,由西向东共有7条古巷道,还有9座桥,完整度较高,且历史性较强。在古村内,巷道曲折有致,很多以为无路可走的深巷在拐弯后依旧有路可循。

图3.2.17 岐山村鸟瞰图(部分)(图片来源:搜狐网[20]

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村落空间形态在整体上来说保持良好,街巷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建议政府严格禁止可能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造成破坏村落格局的建设活动,对梳齿状村落格局进行保护。企业在开发与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历史街巷、场地等空间形态时,由于其为重要的历史财富,因此应充分尊重其现有形态,如果需要改变,则必须非常谨慎。

东源村:东源曾家村内部为格网状街巷,巷道相互交错,稍大些的巷道有2米有余,能容纳2~3人,有的小道只能容纳1人。其中南北向的巷道有6条,其中有3条主巷道,每一条巷道都与大街相接。街巷材质主要为青石板与卵石,整体相对平整。整个村庄街巷纵横,布局紧凑且不纷杂,两侧的房屋排列有序。村内的东西向大街又称直街,宽2米有余。直街的南侧有排水沟,水沟又宽又深,用于灌溉与防御。源源不绝的清泉从村子东门口富贵塘中流出,将水沟冲刷得很干净,沟底清澈可见。

图3.2.18 东源曾家村鸟瞰图(部分)(图片来源:搜狐网[21]

从整体格局来看,东源曾家村主要为防御格局。防御作为在农耕文明时期的重要功能,可以提高村落的安全性。在调查期间可以看到,村落外围附近依旧残留着些许破坏严重的外墙根基,大多为古时防御所建成的环村围墙。从整体上来看,村落空间形态保持良好,街巷格局保持较为完整、清晰。建议政府与相关企业在进行保护开发时避免擅自新建、扩建巷道,同时在对现有街巷进行维护时尊重其原有格局,保护“一横六纵”的街巷格局与其周边的传统空间状态。

竹桥村:竹桥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内部空间形态保持良好,街巷格局基本完整,集中连片。鸟瞰全村,村落整体呈扇形展开,以一条东西向直街将古村分隔成南北两片,从不同的中心向外展开,形成多中心的复合体。同时该村依托人工水体,以村内池塘为中心形成四个建筑组团,形成具有特色的“七星伴月”水体布局。村内水池的主要作用为防火防盗防贼和供村民日常用水。该村旧时在建房起土时也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水塘的存在也有这个原因。村内的排水系统十分完善,不必进行后续的维修,都是由高到低,房屋下面设有暗沟,水可以从房子下方流过,水位不高,仅到膝盖。以前,如果村里遭难,老人孩子来不及撤离,就会到房子下面的暗沟内藏身。

图3.2.19 竹桥村鸟瞰图(部分)(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22]

古村内街巷多狭长通幽、宽窄不一、蜿蜒曲折、拐弯抹角,巷道里的石板路边的排水道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这是为了防止夜晚有贼。人由于不熟悉环境,只能摸着一个墙根走,这样设置排水沟会让贼踩空跌落而被擒获。虽然经过系统的开发,但是竹桥村的街巷状态依旧古朴,道路仍然以青石板材料为主,偶尔还会有碎裂破损的石板路。相较一些用水泥填路从而方便交通的村落,其空间格局可以说保持得相当理想。在后续规划过程中,原有街巷格局值得继续保护,要维持村落“七星伴月”的格局,在尊重竹桥村空间形态与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具有村落本土特色的旅游景点

(二)基本保持

村落空间格局基本保持,指从整体上来看,村落的街巷格局较完整,只有少部分被破坏。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的村落有浯溪村、浒湾村、后龚村和游垫村。

浯溪村:浯溪村东高西低,顺势而下,倚靠后龙山,面朝田野,中间宽,两头窄,五排房屋规划严谨、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备,若从空中俯瞰,则整个村庄仿佛巨大的长棱形。该村的相关历史街巷保存基本完整,街巷的肌理、尺度尚存,街巷的体系仍在。有一条长巷道贯穿全村,被称作“状元路”,据说是旧时专门供高中的状元走的巷道,后来逐渐变成村内吉祥带喜的好寓意了。村庄内部有数十条巷道纵横交错,都与“状元路”相连。(www.daowen.com)

图3.2.20 浯溪村鸟瞰图(部分)(图片来源:大江网[23]

巷道主要以麻条石板为建材,较小的巷道仅能容纳1~2人通过。村落内部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但由于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浯溪村在建设的大潮中遭到了一些破坏。可以看出街巷被水泥路硬化改造的痕迹,且大部分为砖石、碎石、水泥、沙土等类型的路面,还有部分道路凹凸不平,这对历史街巷格局存在一定的破坏,因此只能说该村的街巷格局基本完整。建议政府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对历史怀有尊重与敬畏,避免过度开发,造成难以补救的遗憾。对于遭到破坏的建筑设施,应采取措施进行还原或修复。

浒湾村:浒湾村的空间格局较为完整,街巷以格网状为主,房屋排列较为密集,呈带型镇区格局;镇区街巷众多,主要沿北岸的扬州街纵向排列,曲折有序,横纵交错;街巷主要由大石板铺成路面,凹凸不平,且大部分巷道较窄,尺度多为1~2米,仅可容2~3人并排通过。每年,这个村子都会发洪水,深入走进小巷道,能看见墙面上有青苔,据村民说应该是洪水线的位置。走在巷中,各个建筑单体相互串联,地缝之中也有青草长出,整体韵律古朴而悠远。

图3.2.21 浒湾村鸟瞰图(部分)(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24]

由于对村庄的抢救资金不足问题,使浒湾村很多的房屋与街巷在年久失修以后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从而产生破损,部分街巷形态存在变化,且一些路面的状态也并不乐观,这对浒湾村的空间格局存在影响。建议政府应尽快对破损的建筑与街巷格局依据其原貌进行修整,同时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避免破坏原有街巷的完整性。

后龚村:后龚古村的村落空间形态较为良好,街巷格局比较完整。其主要为组团式布局,村内居民按姓氏与家族形成四个主要聚居区,房屋宅地密度中等,分布错落有致。其街巷形态主要依照地形构成3条主巷和若干支巷,主巷宽约3米,支巷宽约1米。

图3.2.22 后龚村鸟瞰图(图片来源:兰溪新闻网[25]

稍微有变化的地方主要在于,由于后龚村发扬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使得一些建筑与街巷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变化,如村前景区口建设了雕塑与广场,村中原本有独木桥的地方建设了一座石桥,村民认为有些突兀。建议政府及相关企业在进行后续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重视村落特点及文化,避免过度改变街巷形态,保证街巷与建筑的整体格局。

游垫村:游垫村村落内部空间形态保持良好,街巷格局基本完整,属于原生态明代古村落格局,目前为“一横五纵”的梳齿状格局。“一横”为村前的总干道,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间杂铺成;“五纵”为村内的五条青石小巷。街巷次序整齐,规划严谨,新房大多建造在古宅群外围,每个巷口对应一座门楼,古建筑沿街巷自北向南有序排列。

图3.2.23 游垫村航拍图(部分)(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26]

古宅群内为网格状街巷,多数街巷宽度能容2~3人并排通过,街巷石板边留有排水道,其中的水顺着巷道,依地势从高向低排入村前池塘。整体来看,游垫村是一个风格古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但也因为开发的原因,使得村后的池塘与山地等格局产生变化。建议严格控制对村落整体格局存在影响的建设活动,保护梳齿状村落格局,保护建筑布局形式,保护相关村落整体格局构成元素。

(三)变化较大

村落空间格局变化较大,指从整体上来看,村落的空间形态变化较多,保留了部分街巷格局,部分格局被改变或是破损。空间格局变化较大的村落有陆坊村、下李村和大坊村。

陆坊村:陆坊村在村内进行了景区开发,虽然还没有进入收门票的阶段,但是已经逐渐将民居与景区建筑相区分。经过调查可以看出,陆坊村在景区部分的村落空间形态保持较为良好,采用紧凑组团式布局,内部为格网状街巷,也有交错的巷道。在景点区域内部,很多节点与周边绿植环境相结合,成为景观,有的还专门贴上了介绍牌和可供扫描的二维码

图3.2.24 陆坊村航拍图(部分)(图片来源:百家号[27]

也正是为了开发景区,原本的一些普通民宅被拆除以建造广场,使得原本的街巷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村中许多巷道与路面都改为水泥铺路,与旧时状态存在一些差距。建议政府及相关企业在后续进一步开发时注意关注陆坊村原本的特色及街巷状态,尽量对原本的格局予以保留。对于遭到破坏的设施与道路,则应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恢复。

下李村:下李古村为带型村落格局,自古没有东南西北门楼,也没有全村围墙,土地庙也是在离村落几里路以外的地方依山而建,这种现象比较少见。该村跟陆坊村的情况有些相似,景区部分的村落空间形态保持良好,整体格局分成北、中、南三个组团,南北向主要道路穿插其中。组团内街巷部分为格网状,且村中仍保存有6条100米以上、格局完好的传统街巷,分别是官家巷、里弄巷、南家巷、儒林巷、十里巷和鑫昌巷。其中,最长的儒林巷长306米。街巷横纵交错,材质以青石板为主,宽度为1~2米。街巷两边,明清古建筑排列成群。

图3.2.25 下李村航拍图(部分)(图片来源:腾讯视频截图[28]

部分为民居与古宅,较为分散,排水系统为小沟渠,较为完整。加上村中的水渠与水塘,得以形成较为完整的村落布局,建筑的布局紧凑性也较高。但村落内同样也有许多道路在修建过程中被改为了水泥路面,部分建筑或街巷被拆除、改建、拓宽,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其修补或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这不利于传承村落的历史文化。建议应严格禁止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破坏村落整体格局的建设活动,保护村落的带型格局与建筑布局形式,保证原有街巷界面的连续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不得破坏原有街巷结构。

大坊村:大坊村村落空间形态变化较多且较为明显,保留下了部分街巷格局。村落主要的格局为梳齿状布局,一些街巷被保留,还有的街巷直接被改建为空旷的广场,供游客休憩。且大坊村的改造灵感出发点为“荷兰创意村”,其部分街巷的建设将中式与西式相融合,使得其原有的空间布局产生了较大的改变。

图3.2.26 大坊村全景(图片来源:百家号[29]

由于村内一些民居被拆除移动,祠堂被修缮改造,以及有新的景观节点被添加,因此每个建筑都成为一个景观节点,以此向周边分散。大坊村作为目前开发程度较高的村落,在后续进行深度开发时可以考虑将更多与大坊村有关的内容融合进去,在空间形态的布置上采取新旧区分的方法,保留部分的旧格局,防止失去地域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