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抚州古村:赣派建筑与传统文化

抚州古村:赣派建筑与传统文化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抚州古村以赣派建筑为主。赣派建筑主要集中于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南山区,乐安的流坑古村、金溪的竹桥古村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赣派建筑群。此外,牌坊建筑也是抚州古村落的特色之一。赣式宅居由于地缘和经济文化背景相近,赣派与徽派古民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赣派古民居既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也注意与祠堂、庙宇、牌坊、门楼、戏台等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

抚州古村:赣派建筑与传统文化

抚州古村以赣派建筑为主。赣派建筑主要集中于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南山区,乐安的流坑古村、金溪的竹桥古村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赣派建筑群。

赣派建筑从外部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还可挡盗防贼。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赣派建筑的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画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建筑空间的合理规划,也是赣派古村落空间布局的特色之一。很多古村都是在宗法制度的指导下完成的完善体系。这里的聚落往往是单一姓氏聚族而居,村落先民在宗法制度的协调下进行村落的规划与建设,因此很多村庄的公共设施十分发达,布局错落有致。祠堂、庙宇、戏台、书院、私塾、牌坊、门楼甚至墓地都与民居错落分明、和谐相处,建筑之间讲求拱卫与揖让、协调与补充,主次分明。像竹桥、游垫、蒲塘等历史悠久的大型村落,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般来讲,过去村庄外围都建立起村墙这样的防御体系,村庄内部的建筑也以高大的墙体四面围合成内部的私密空间;各个建筑区间系以纵横交错的巷陌,分布以各种用途的功能性建筑,从外到内,由点到面,形成肌理分明、功能完整的建筑体系。(www.daowen.com)

此外,牌坊建筑也是抚州古村落的特色之一。先民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与诉求,通过牌坊和门楼等功能性建筑体现。如彰显门第、宣示功德、标榜社会地位,就是牌坊和门楼所要完成的使命。人们在修建这类建筑时毫不吝啬自己的想象力。如金溪的蒲塘古村的“名荐天朝”牌坊,是国内仅有的两座将圣旨全文刊刻在额枋上的建筑之一(另一座是徽州的“龙兴独对”坊)。坊表的作用就是以官方的名义表彰坊主的功德,因此在建筑工艺上极尽突破之能事,工匠们以石雕、砖雕为载体,灵活运用浮雕、高浮雕和压塑等技法,将人物花鸟、祥禽瑞兽和几何纹样运用在不同部位,交错叠加,一丝不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座牌坊背后就有一个故事,如“圣裔”坊叙述的是孔子南支播迁与繁衍的沧桑往事;“忠义世家”坊承载的是宋元时期邓姓义民为国分忧的历史掌故;“后车世家”门楼记录的是孟皇后驻跸于此的昔日辉煌[1]

赣式宅居由于地缘和经济文化背景相近,赣派与徽派古民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赣派古民居更注重内部构架和陈设的实用性,较少徽派古民居的大面积雕梁画栋,其内部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明代多前堂后厅,清代多前厅后堂,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堂,左右对称。赣派古民居既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也注意与祠堂、庙宇、牌坊、门楼、戏台等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除了建筑的选址、朝向、形态要符合风水理念,周围的树木湖泊、河流、山脉也被当作构成风水的元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