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起: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中的重要人物

吴起: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中的重要人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起立功之后,反遭猜忌,鲁穆公听信谗言,辞退了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吴起的变法收到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变法触及到贵族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吴起以身殉法。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立即射杀吴起于楚王尸上。吴起的兵制对魏国亦有相当影响。今本《吴子》虽经过后人的辑佚、整理,但仍为战国前期吴起或门人所著,反映了吴起的思想,不属西汉中叶人或六朝人所伪托。

吴起,战国中期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吴起约生于周考王元年(前440),卒于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卫国左氏人。他一生在卫国约二十四年,在鲁国约七年,在魏国约二十六年,在楚国约三年,曾从学于曾参的门下,后自学兵书,深通韬略,历任鲁国的将军,魏国的大将、西河郡守,楚国的苑守、令尹等要职。

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吴起被任命为大将,率鲁军大败齐军,以弱胜强,威名四起。吴起立功之后,反遭猜忌,鲁穆公听信谗言,辞退了他。公元前409年,吴起到了实行变法的魏国,投奔李悝门下。李悝非常器重吴起,推荐给魏文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吴曾奉文侯命攻打秦国,夺取了秦国的五座城池,被任命为与秦、韩接壤的西河地区的军政长官。吴起治军有方,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为人廉洁,取信于民。吴起在西河实行法治,进行改革,奖励垦殖,加强边防,使秦国不敢向东扩张。魏武侯继位后,吴起忠心耿耿辅佐武侯,曾创下了以五万魏兵打败五十万秦军的战绩。由于李悝的变法和吴起的改革及军威,魏国比以前强大多了。吴起在魏“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子·图国》)。由于旧贵族公叔的谋害和武侯的不信任,吴起不得不逃往楚国。

公元前384年,吴起到楚后,楚悼王任命他为楚北部边境重地苑的守,第二年被任为令尹,主持国政,着手变法。吴起认为,楚国的贫弱,乃因“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主张集权,明法审令,对所封之贵族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精简“无能”、“无用”之官吏,堵塞私门请托(《战国策·秦策》);命令旧贵族迁往边远地区开荒种地(《吕氏春秋·贵卒》);强调军队的畜养,并“破驰说之言从(纵)横者”。吴起的变法收到明显的效果。军事上“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政治上使诸侯感到威胁。但由于变法触及到贵族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吴起以身殉法。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立即射杀吴起于楚王尸上。(www.daowen.com)

吴起以获信于鲁与令贵族迁居边远之地的行为对后来商鞅立木南门和迁议令者边城的变法措施有影响。吴起的兵制对魏国亦有相当影响。(3)

吴起的著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权谋类有“《吴起》四十八篇”。《隋志》著录《吴起兵法》一卷,魏贾诩注。《唐志》有贾诩注《吴子兵法》一卷。《宋志》有吴起《吴子》三卷。唐代《群书治要》所引,即称此书为《吴子》。《群书治要》只引用了八段文字,文字编排与今所见不同,却提到四个篇名(《图国》、《论将》、《治兵》、《励士》)。南宋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王应麟《困学纪闻》均记载所见《吴子》为六篇。晁公武所见各篇次序与今本同,唯两个篇名与今本略异。王应麟所见各篇篇次和篇名都与今本完全相同。今本六篇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分上下卷,各三篇。总之,《吴起兵法》在流传过程中大多佚失,后人通过辑佚的方法,重新整理、编排。今本《吴子》虽经过后人的辑佚、整理,但仍为战国前期吴起或门人所著,反映了吴起的思想,不属西汉中叶人或六朝人所伪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