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礼义的实质在于明分,荀子的重要贡献

礼义的实质在于明分,荀子的重要贡献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论述礼义何以形成时,荀子便明确地揭示了其实质就在于“明分”,即在对人的名分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以分辨的基础上,如何合理恰当地处理这些关系,进行地位秩序的安排和各种资源的分配。概言之,礼义乃是使每个人各得其所、皆得其宜,使社会和谐繁荣的“明分之道”。荀子这种关于礼在于“分界”的思想无疑是对儒家的礼的概念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礼义的实质在于明分,荀子的重要贡献

在论述礼义何以形成时,荀子便明确地揭示了其实质就在于“明分”,即在对人的名分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以分辨的基础上,如何合理恰当地处理这些关系,进行地位秩序的安排和各种资源的分配。概言之,礼义乃是使每个人各得其所、皆得其宜,使社会和谐繁荣的“明分之道”。因为对群体性、社会性的人来说,“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荀子详细总结、列举了无分所必然导致的各种危害:“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荀子·富国》)唯有“明分”,才是解决这一系列矛盾难题的唯一合理有效之道:“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荀子·王制》)“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国》)

所谓“明分”,首先是指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分辨或区分而确立的亲疏、尊卑、贵贱、等级等的名分之分,“礼乐以成,贵贱有分”(《荀子·赋》),“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故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分此者也;节者,死生此者也;忠者,敦慎此者也。兼此而能之,备矣。”这样,“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荀子·君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荀子那里所谓贵贱、尊卑的等级、名分之分既不是预定的,即每个人所属的等级、所具有的名分都不是生来拥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已处高位的人,其地位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是与其德性、能力以及贡献相对应的。对于不相称者应废上就下,而优异者可从下而上。“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王制》)这意味着,所谓尊贵的层次是向所有人敞开的。“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荀子·儒效》)这样说来,尊贵与卑贱乃是每个人后天造就的结果,而路径是向所有的人开放的。只要自身不断努力,“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与孟子有所不同的是,在荀子那里,虽然每个人皆有此可能性,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明分”的另一重涵义则是指针对贫富之别、长幼之差、愚智、能不能、强弱(鳏寡)之殊等等,给予其不同的应有的对待。“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荀子·荣辱》)(www.daowen.com)

在荀子那里,作为一种普遍规范,无论是尊卑、贵贱、亲疏、等级之分,还是长幼、智愚、强弱等等之分,其实质内涵都在于在人与人之间划分、确定界限,以此为准则给予每个人以应有的对待。所谓分界,既是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的名分,在尊卑贵贱之间进行,也同样适用于同一等级的不同个体之间。尊卑贵贱不同,度量理当有别,但在彼此之间划立界限,则是针对所有的人。“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礼论》)一旦分定,就理应为整个社会共同遵守。每个人都必须“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荀子·君道》),“唯其当之为贵”(《荀子·不苟》),“当则可,不当则废”(《荀子·王霸》)。无论是卑贱者还是尊贵者,强者还是弱者,智者还是愚者,都不得逾越界限,相互侵犯,而应该“皆内省以谨于分”(《荀子·王霸》)。否则,都属于“犯分乱理”,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证每个层次的人都能获得各自应有的利益。荀子这种关于礼在于“分界”的思想无疑是对儒家的礼的概念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除此之外,所谓“礼在于明分”还兼有社会分工之义。“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荀子·富国》)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都是“明分”的体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勤,士大夫分职而听。”(《荀子·王霸》)在这里,“明分”已不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名分之别,不再只是伦理道德范畴,而越出了亲疏之分的伦理疆界,具有了更广泛的涵义,成为一种政治、社会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