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认识论思想,更多的是以方法论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种方法论不仅其本身有着鲜明的特色,而且也更直接地决定了荀子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趋向和特征。
1. 立足现实的实证方法
荀子认为,人们运思立论,必须立足现实,尊重客观事实。衡量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则要看其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谓检验,一方面是看其是否与现实相符,另一方面,更要看其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施行,取得积极的效应。“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性善论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不仅不符合事实,也无法有效地贯彻落实,其结果非但不利于发挥人的道德修养上的积极能动性,反而会消解人自我完善的必要性。“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荀子·性恶》)而荀子之所以坚持自然本性论,也正是为了避免或矫正孟子性善论的缺陷,使之在实践上具有更积极的效应。
2. 注重分析的思维方法
与实证方法相联系,荀子方法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对问题的不同层次、类别和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无论是阐发义理、提出自己的主张,还是对不同的论点展开批判,荀子都非常注重对问题本身进行具体、深入的辨析,厘清问题的不同层次,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推进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以便找到问题的破解之道。它贯穿于荀子整个哲学理论体系之中,并体现于其中各个层次和环节,构成其重要的方法论。从天与人的由分而合,到对很多具体问题的认真解析,都可以清晰地辨识出荀子的这一特有的思维方法。例如,针对当时各家对儒家的批评,荀子对“儒”本身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将其分为“俗儒”、“雅儒”、“大儒”等,以“大儒”作为儒家精神的根本标志,从而将儒家的宗旨和特质更明晰地凸显出来;对于人们争论不休的“勇”,荀子既有“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的区分,又有“上勇”、“中勇”、“下勇”的区分;而对所谓的“辱”则鲜明地分为“义辱”与“势辱”这两种看似相似实则相反的形态。诸如这样的分析,在《荀子》一书中比比皆是。也正因为如此,康有为将荀子思想的特征概括为“荀言穷理,多奥析”,并认为“荀言理似较孟为细”。(1) (www.daowen.com)
3. 全面、整体地看问题的辩证方法
荀子注重对问题进行具体的辨析,并不是以此为终结,而是主张通过分析辨清问题,在此基础上试图以全面、整体的视域认识、评价问题,力求达到对人与世界的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建立起更合理且更有现实效应的理论体系。
在集中体现其方法论思想的《解蔽》篇中,荀子明确指出,人们之所以陷入这样那样的谬误,就在于往往只看到事物之一面,而不能从整体上全面地认识事物,“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因为大道无限深远而复杂,人往往所观察和领悟到的只是其中一面,却误认为是大道之整体,所以很容易以偏概全,因而导致谬误:“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荀子·天论》)如果局限于对“道”的某一方面、层次的认识,都难免导致对其他方面和整体的遮蔽,“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荀子·解蔽》)诸子百家也不例外,他们既有所长,又同样各偏一曲而失之片面:“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而在荀子看来,“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此蔽塞之祸也。”(《荀子·解蔽》)从另外一个角度,荀子则将他们各自的片面性总结为“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荀子·天论》)
只有破除这种片面性,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真正的为学者,既要认识到各种片面论断的缺陷或错误,更要善于洞察并借鉴、吸收其中所蕴涵的合理因素,加以融会贯通。“尊以遍矣,周于世矣。”“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对为政者来说,要获得成功,更要懂得系统地、整全地看待、评判问题,做到全面、公正、无偏地处理问题,“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否则,“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荀子·君道》)所以,“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荀子·解蔽》)
荀子的整个哲学体系便是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此前各家的哲学思想而成就的。荀子对其前和当时的各家学说都有很深入的分析批判,明辨各自的缺陷和失误,而在这种批判背后,对其中合理的思想因素又很好地进行了借鉴、吸收,由此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成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此前各家的各种片面性,实现了对整个先秦思想的综合统一。荀子之所以能取得这一重大成就,显然既得益于其全面整体的视野——这使他能够洞察出各家的缺陷,也得益于其所特有的这种在明分基础上融会统一的方法论,这使得他能够成功地吸收各家学说的精华,并加以融合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