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上博楚简《恒先》研究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上博楚简《恒先》研究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的《恒先》篇,是战国末年至汉初道法家论道的一篇论文,作者以道为背景,用以论政,肯定君道无为,强调审合形(事)名(言)。《恒先》全篇共13支简,保存完好,由李零先生精心整理。李零先生的释文,如把异体字换成通行字、繁体字换成简体字,这一首尾完具的道家作品全文如下 :恒先无有,质、静、虛。信盈天地,同出而异性,因生其所欲。名非6名,无谓名。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上博楚简《恒先》研究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第三册的《恒先》篇,是战国末年至汉初道法家论道的一篇论文,作者以道为背景,用以论政,肯定君道无为,强调审合形(事)名(言)。该篇主旨与《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黄帝四经》(黄老帛书)的有关篇章相接近,特别与其中论道、原道的文字适相会通与补充。

《恒先》全篇共13支简,保存完好,由李零先生精心整理。李零先生的释文,如把异体字换成通行字、繁体字换成简体字,这一首尾完具的道家作品全文如下(字间数码字指竹简编号)(87) :(www.daowen.com)

恒先无有,质、静、虛。质大质,静大静,虛大虛。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未有天地,未1有作行,出生虛静,为一若寂,梦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2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昏不宁,求其所生。翼生翼,畏生畏,愇生悲,悲生愇,哀生哀,求欲自复,复3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性,因生其所欲。察察天地,纷纷而4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知既而荒思不殄。有出于或,性出于有,音出于性,言出于音,名出于5言,事出于名。或非或,无谓或。有非有,无谓有。性非性,无谓性。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6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详宜利主,採物出于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举。天之事,自作为,事庸以不可更也。凡7多採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8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9言名先者有疑,巟(下加心)言之后者校比焉。举天下之名虚树,习以不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10之大作,其尨不自若作,庸有果与不果?两者不废,举天下之为也,无舍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11举天下之性同也,其事无不复。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遂。庸或12得之,庸或失之。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庸有求而不虑?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