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易经卜筮之全解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易经卜筮之全解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毋庸讳言,《易经》首先是一部用来算卦的卜筮之书。这是史书对《易经》一书之性质的明确认定。从《易经》文本来看,这一性质也是非常明显的。 到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进一步从学理上充分论证了“《易》本卜筮之书” ,并且撰《周易本义》,力图恢复《易经》的本来面目,主张经传分观。不少学者不愿承认“《易》本卜筮之书”,以为这有损于《易经》的神圣性。“《易》本卜筮之书”正表明《易》来源之古远。

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易经卜筮之全解

毋庸讳言,《易经》首先是一部用来算卦的卜筮之书。《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这是史书对《易经》一书之性质的明确认定。从《易经》文本来看,这一性质也是非常明显的。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悔”、“吝”之类的算卦用的占断之辞。《左传》、《国语》等先秦史书记载了大量的以《易经》占卦的筮例。

但是,随着《易经》地位的越来越高,对《易经》作象数和思想义理方面的解读越来越多,人们往往混同《易经》和《易传》,以《易传》解读出的思想为《易经》所本有。而实际上《易传》的成书离《易经》有五六百年之久,《易传》的作者亦恐不能完全理解《易经》了,怎么能够完全以《易传》的解读为《易经》所本有?所以,在易学经过千余年的充分而繁琐的发展之后,到宋代有大文豪苏轼重申了这么一个事实:“《易》者,卜筮之书也。”(7)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进一步从学理上充分论证了“《易》本卜筮之书”(8) ,并且撰《周易本义》,力图恢复《易经》的本来面目,主张经传分观。朱伯崑先生指出,这“不仅对当时的义理学派,对象数学派的《周易》观也是一大冲击”(9) ,其原因就在于无论义理派还是象数派都对《易经》作了过度发挥,并且把这种发挥加之于《易经》本身。朱熹并非反对对《易经》作发挥,而是主张把《易经》的本义与包括十翼《易传》在内的后世对《易经》的解读与发挥区分开来。这是一种合理的历史主义的态度,能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人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

不少学者不愿承认“《易》本卜筮之书”,以为这有损于《易经》的神圣性。实际上大可不必这样看。“《易》本卜筮之书”正表明《易》来源之古远。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懂得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只不过占卜使用的道具和占卜之法各异。先民们想通过占卜来发现身边的现象及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来预知事情发展的结果,这里面正体现了人类理性思维的萌芽,即认为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卜筮方法的历史变化也能体现这种理性思维的进步。我们知道,在周人用《周易》卜筮之前,商人主要是用龟卜之法来预测吉凶。即在龟甲或其他兽骨上经过刀削制作,以火烤之,从裂纹的形状来判断所问事项的吉凶。这种方法是十分烦琐的,同时又十分机械,只需要一一查对相应的兆纹所表示的吉凶就可以了。《周易》采用的是另外一种筮法体系,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揲数蓍草策数,得出一个六爻卦来,然后通过分析这个六爻卦的整体关系来判断所问事项的吉凶。龟卜之法不需要推演只需要查对吉凶,而易筮之法却需要通过数与理的推演才能明白吉凶。很明显易筮之法与龟卜之法比较起来,体现了先民理性思维的进步。

相传易筮之法亦非只有《周易》一种,而是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前两种筮书已经佚失,但从文献记载可知它们都是用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来进行占筮的,属同一筮法体系。大概前两者的优长均已被吸收于《周易》筮法中,《周易》无论从筮法还是从筮书文本来看,应该是前两者的完善与进步,是《易》类筮法体系发展的顶峰,也是我国先民们到那时为止理性思维水平发展的顶峰,意味着一个思维发展时代的终结和新发展时代的开端。它的发展水平和特征足以影响后世发展的路径。(www.daowen.com)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占筮里头没有思想观念。在那时代主持占筮者都是当时一流的学者,最有知识的人,他们利用最先进的易筮之法所作的占筮实践必定包含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其中。清代经学家皮锡瑞认为“伏羲画卦,虽有占而无文,而亦寓有义理在内”(10) 。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进一步指出:“倘若《周易》的卦形、卦爻辞没有内在的哲学性质,无论哪一位‘圣人’,都无法凭空阐发出其中的‘义理’来。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周易》的出现是以卜筮为用,但其内容实质却含藏着深邃的哲学意义。”(11)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易经》文本的哲学思想。《易经》文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卦爻画,一是卦爻辞。我们先看卦爻画中的哲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