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易经》与《易传》的基本内容与成书问题

《易经》与《易传》的基本内容与成书问题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这一书名最早见载于《周礼》和《左传》。此时的《周易》只是指《易经》的内容,不包括《易传》。先秦只有“《周易》”之称,而无“《易经》”之名。“《易经》”之名始于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易》冠群经之首。《易经》一共由64个卦组成。又称《易大传》或《周易大传》。由此可知,最早对《易经》作解释和发挥的文字当不止七种十篇,“十翼”《易传》是选本。关于《易传》各篇的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也是众说纷纭。

《易经》与《易传》的基本内容与成书问题

《周易》这一书名最早见载于《周礼》和《左传》。《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周礼》记载的是周初及周之前的政治制度,鲁庄公二十二年即春秋时期公元前672年。这表明《周易》一名在周初及春秋前期就已存在。此时的《周易》只是指《易经》的内容,不包括《易传》。先秦只有“《周易》”之称,而无“《易经》”之名。“《易经》”之名始于汉武帝五经博士,《易》冠群经之首。

《易经》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卦爻画,二是卦爻辞。《易经》一共由64个卦组成。每个卦有一个符号表示。构成卦符的有两个基本符号,一个是“—”,一个是“--”,前者称阳爻,后者称阴爻。由三爻组成一个卦,共有八个卦,称八卦,或八经卦。它们是: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八经卦两两相重,组合成64个卦,每卦由六爻组成,称六十四别卦。《易经》文本中的卦是由六爻组成的六十四别卦,而不是由三爻组成的八卦。现在通行的《易经》文本中,每卦六爻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根本看不出八卦的影子。但是我们从目前所见最早的战国楚竹书《周易》上的卦画中(1) ,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六爻别卦都是由上下两个八经卦构成,因为上三爻与下三爻之间留有明确的较大的距离。《易经》中每个卦符都有一句与之相应的话,叫卦辞。构成卦符的每一爻又各有一句与之相应的话,叫爻辞。所以,《易经》卦爻辞,一共有64条卦辞和384条爻辞,外加2条“用辞”,即《乾》《坤》两卦各多出的一句没有爻画与之相应的话,分别以“用九”“用六”领首。这就是《易经》的内容,它的字数与《道德经》差不多,都是五千言。

《易传》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易传》专指“十翼”,即最早的一批解释《易经》的著作的结集,共十篇。“十翼”之称盖始于西汉《易纬·乾凿度》,意为《易经》之羽翼。“十翼”包括七种十篇:《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又称《易大传》或《周易大传》。其中《彖传》是专门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象传》是逐条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文言传》是专门解释乾坤二卦的。《易传》中的其他四种则属通论性质,不是以逐条解释卦爻辞的形式来组织的。广义的《易传》则指所有对《周易》经传作解释与阐发的著作。有的易学家的注易作品即直接名为《某氏易传》,如西汉京房的《京氏易传》,东汉荀爽的《荀氏易传》,北宋程颐的《程氏易传》等。学界通常以《易传》指含七种十篇文字的“十翼”,字数一万九千。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其中有数篇与今“十翼”相近的文字。由此可知,最早对《易经》作解释和发挥的文字当不止七种十篇,“十翼”《易传》是选本。

关于《易经》和《易传》的撰成时代和作者问题,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有个著名的说法:“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唐代训诂家颜师古(581—645)注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认为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首》中对《易经》的作者问题作了辨析,基本同意班固的说法,但通过接受东汉经师马融(79—166)的“周公作爻辞”说而有新的解释,即认为伏羲画八卦并重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易传》。并解释道:“所以只言三圣,不数周公者,以父统子业故也。”南宋理学家朱熹则干脆提出“人更四圣”说,明确地把周公单列出来。

《易传》有几处关于《周易》撰成时代与作者的说法:(www.daowen.com)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下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系辞下传》)

包牺氏也就是伏羲氏,是我国古籍记载中最早的一个圣王,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画八卦虽为传说,但也可说明其来源之久远。而《周易》的完善,卦爻辞的撰成,其年代在商周之交的中古殆无疑义。现代历史学家余永梁、顾颉刚等通过挖掘考释卦爻辞中的故事论证了卦爻辞成于西周初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个看法得到了学界的普遍同意。(2) 司马迁《报任安书》载“西伯拘而演《周易》”,西伯就是周文王。《周易》的成书可能与周文王有关系,但关系到底有多大,是无法考证的。

关于《易传》各篇的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也是众说纷纭。(3) 孔子作《易传》这一传统说法,早在北宋时欧阳修的《易童子问》就提出了疑问。但是我们大概可以肯定的是,《易传》非成书于一时一人。其主体的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往前可溯至春秋后期,往后可能到了汉初。作者虽非孔子一人,但与孔子及其后学有莫大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