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先秦卷:庄子研究新趋势

中国哲学先秦卷:庄子研究新趋势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关于老子与庄子哲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更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理论主张,成为道家研究的新的内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关于道家在中国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意义的重新认识和评价问题。

中国哲学先秦卷:庄子研究新趋势

随着关于老子庄子哲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更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理论主张,成为道家研究的新的内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关于道家在中国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意义的重新认识和评价问题。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结构的总结分析,提出了所谓“儒道互补”之说。根据他的研究,庄子的泛神论,实质上也源自于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孔子对个体人格的弘扬,既发展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也孕育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二者共同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一条基本线索。”(51)

包括台湾学者陈鼓应及大陆学者在内的另一些学者一反传统的“儒家主导说”,针锋相对地提出“道家主干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以道家为主干的。(52) 他们一方面深入到先秦思想形成演变的浩瀚史料中发掘、考证道家影响和启示儒家的历史资料,如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庄子对荀子的启迪等,以此作为史实依据;另一方面,从逻辑上分析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深刻影响,如奠定儒家哲学本体论基础的《易传》思想,就源于原始道家。陈鼓应明确提出了整个中国哲学始于老子的论断。其依据是,老子道论不仅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完整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而且构成中国哲学内在联系的一条主线,这足以说明“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与这一主张相呼应,很多学者也都认定道家学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及思维方式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与儒家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交流这一主张,当然更是为了促进道家研究,传播道家文化,他们创办了《道家文化研究》系列丛刊。持之不懈的努力,使该丛刊积累至今,已蔚为大观,俨然已成为道家研究的主流园地,对繁荣和拓展道家研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意义也许已远超于“道家主干说”之上。(www.daowen.com)

其实,所谓“道家主干说”与其说是对历史事实的澄清和还原,不如更确切地说是表达了一种主张,是一种重构道家的尝试。前者只是一种前导和方式,后者才是其实质所在。沿着这一方向,一些学者更鲜明地亮出了其旗帜,提出了建立新道家的主张。董光璧的《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1991年)算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他们坚信,经过积极的发掘、改造和发展,道家宝贵的思想资源能够为人类文明的健全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全新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积极借鉴运用包括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视域或方法,在中西哲学的对比互释中挖掘道家思想的更深层内涵,为道家研究开启出全新的生面,涌现出包括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2007年修订重版),刘笑敢《老子古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陈少明《<齐物论>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在内的诸多优秀成果,且这种研究已呈现燎原发展之势,正在形成为一种新的范式。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从生态哲学角度对道家思想的探索,即基于对当今人类发展模式根本缺陷的反省,着力阐发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从中发掘有益于未来价值重构的思想资源,以促进人类的健全而可持续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