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在先秦时期是显学,曾盛极一时,秦汉之后却迅速衰微,以致完全归于沉寂。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禁百家之学,墨家亦未得幸免。逮至汉代,文禁松弛,墨学稍有复苏的迹象。淮南王刘安生时,“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20) 。武帝后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道、阴阳等学派被儒学吸收改造,惟有墨学被当成异端邪说而遭摒弃,墨学的学术传统即告中断。
墨家衰微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就学术思想而言,墨学倡言功利主义,历来对儒家持批判态度,与已升为正统的儒家学说多有抵牾。就政治现实而言,墨者尚游侠之风,重个人义气,均为宗法专制制度所不允许。就社会环境而言,秦汉以后,上层文化的主流有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倾向,致使墨家的自然科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学、力学、光学、机械制造原理和技术,以及逻辑学等没有发展的适宜土壤。就内部原因而言,墨家自身有很多缺陷使它中绝:第一,墨子去世后,墨家缺乏德业兼备的领袖,缺乏像孟、荀之于儒家,庄子之于道家那样的大师级人物。第二,墨家组织内部缺乏民主,加上它的苦行主义、自我牺牲,使人们难以接受,其理想也很难实现。第三,墨家后世的墨侠集中在秦国,有“拥秦”的嫌疑,在士人中名声不好。第四,墨家后学有的诡辩过于微妙。(21)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墨学式微乃至湮没的历史必然性。(www.daowen.com)
墨家思想的中绝,并不意味着墨学精神的彻底消亡,其实它仍在历史中潜在地发生作用。在科学方面,《墨经》对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影响颇深。在道德方面,墨家刻苦耐劳、勤俭节约、兼爱互利思想也为我国劳动人民所继承与发扬,其救世献身精神和意志的磨练,构成了中华民族对理想人格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墨家重视实践、强调践履的作风也影响了清初颜元、李塨学派。此外,墨子思想对我国道教的兴起和农民起义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墨家作为一个学术派别,已经不复存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