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代甘肃义学研究:内外环境及其影响

清代甘肃义学研究:内外环境及其影响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义学设于城内的文化中心,且靠近成县八景之一的裴公莲沼,不仅考虑到了义学周边崇儒重道的人文环境,而且也考虑到了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14]从《创建义学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此义学十分注重内部环境的格调与情趣,也较人性化。但并非所有义学都是如此,各地区各时代的义学环境相差很大。

清代甘肃义学研究:内外环境及其影响

学校者,政教之本,人材所自出。”[7]而作为传统学校形式之一的义学,其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明人伦,维风化”[8]的义学,其内外环境的选择与建设自当尊重和强化这一传统文化。

由于资料所限,清代甘肃大多数义学的内外环境无从知晓,但仍有记载于碑文方志之中的零星记录,从中可以管窥当时在选择与建设义学场所所费的心机。先从外部环境说起,以成县为例:义学“一在儒学侧屋,上下共□间(见图一),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署知县白光辉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县吴浩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知县黄泳因文昌祠狭隘倾圮,捐资移建于义学址内。仍将义学改置旧文昌祠前,共十三间(见图二)。义学田一十五亩,知县曹增彬置,有碑记。一在小川驿(见图三),知县黄泳建”[9]

图一 儒学图(局部)[10]

图二 县城图(局部)[11]

图三 成县疆界全图(局部)[12]

由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成县城内义学在文庙附近,临近“荷花数亩,桃柳夹岸,中建湖山堂,前后有桥,一日云锦,一日霞漪”[13]的裴公湖。把义学设于城内的文化中心,且靠近成县八景之一的裴公莲沼,不仅考虑到了义学周边崇儒重道的人文环境,而且也考虑到了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由图三可以看出,距县城20公里左右的小川驿义学的大致位置在城西北方向,此处左依酸枣坡,右临抛沙河,也可谓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正是士人陶冶情操、精心研修的好地方,暗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www.daowen.com)

再说义学内部环境,以阶州州义学为例: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何道升知阶州直隶州,建义学于学宫东,据《创建义学记》记载:

窃维庠序……业堂三楹。迄西,斋舍三间。少北,讲堂五间。仪门之西,筑板层三间以备庖爨。四面环以土墙、覆以陶瓦。墙之内,间以桃、柳。讲堂之前,因水凿池。池之中,就土为山。山之外,植以修竹,杂以山花。可以娱素心、发文藻。[14]

从《创建义学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此义学十分注重内部环境的格调与情趣,也较人性化。但并非所有义学都是如此,各地区各时代的义学环境相差很大。如同时代岷州地区的义学环境不过“东西各三楹”,只是后来才“就祠基建教思堂,又虑师徒或遇风雨而嗟远道,乃扩几椽于堂后为寝食之所,既免其跋涉且专其教学也”[15]。乾隆年间的义学,如肃州义学有“正殿三间,内塑文昌帝君圣像。两旁东西廊房共十间。东北付室三间,二门一合,照壁一堵,大门楼一座”[16]。从所搜集到的资料综合来看,义学内大多有讲堂、厨房、耳房、斋舍等建筑,以供师生讲学、吃饭和休息等,颇具集体主义和人文气息。但较为简陋的义学只有讲堂以供师生在此讲学。

义学环境的不同,主要是由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决定的,也与义学的创建者的经济与文化水平息息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