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学作为免费的公共教育机构,教学场所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交通便利,也要考虑其公共性和所需费用的问题。本着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理念,甘肃义学的教学场所一般都设立在现有的不需付租金的公共场所,如宫观、祠堂、庙宇、官署、寺院等。
《崇信县志》记载:
咸丰丙辰年,知县李文楷捐廉设立义学一处,专收贫寒子弟及无力求学者。兵燹停办。同治八年,知县张照晸捐钱五十缗,就地筹捐钱一百八十缗,租粮变价钱七十缗,共钱三百串,发商生息,又拨学田补助,创立义学二处:一在文昌宫,一在三义祠。[2]
《敦煌县志》记载:
东义学在东关外雷祖庙,今移文昌宫。南义学在南关。西义学在西门外西云观。北义学在东关。回民义学在南关。东南隅义学二处:一在东南隅渭源坊,一在东南隅新墩庙。中南隅义学在中南隅古浪坊。西南隅义学在西南隅高台坊。东北隅义学在东北隅洮州坊。中北隅义学在中北隅庄浪坊。西北隅义学在西北隅三道闸。本城义学在城内文庙西旁。[3]
《武威市志》记载:
清代后期,武威义学有如下几处:
甘凉道义学(城内东大街道署内),为道属义学。
凉州府义学(城内西大街凉州府署内),为府属义学。
凉州镇义学(城内西大街镇署门左右,分为二处),为县属义学。[4]
这些地方本就是某一地社会活动的中心和社会关系网的联系纽带,这更能使地方群众接受其成为义学的理想场所。为了直观地反映义学教学场所的情况,现列简表如下(见表六):
表六 清代甘肃部分义学教学场所表(单位:所)(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西北稀见方志文献》,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注:本表只计算有具体文献记载具体场所的义学的数量)
依表六所示,在所有义学教学场所中,庙观的数量是最多的,有51 所之多,约占总数量的1/2。庙观在这里定义较广泛,泛指所有有关宗教信仰的祭拜或布道场所,包括道观、寺院、礼拜寺、文昌阁、真武庙、关帝庙、雷祖庙等。由此也部分反映出甘肃地区各种文化的和谐相处。但是,这些场所被用作义学之地从相关文献来看有一部分是被动的,因为大多数地方官员与士绅在当时的国家文化倡导下基本都是儒学的信奉者,而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那些坚定的非儒人士想要保存他们自己的场所只能寻求合作或被动地与之和谐相处,融入主流。另外,在中国文化中,儒释道诸义在进入明清之际已经融为一体,有和谐相处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实用主义的社会心理也起着支持与推波助澜的作用。
祠堂作为某一宗族祭祀先祖和进行婚、丧、寿等重大活动,以及商议族内重大事务的聚会场所,在全族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义学设于此,能引起广大族人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借此希望族中蒙童中能有人通过科举之路光宗耀祖。
而在军营内设义学场所,是甘肃义学的一大特色。甘肃地处西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又是各民族杂居之地,有清一代,战事不断,所以甘肃军营甚多,其所带军属也不在少数。但军营一般都不在城邑,如何解决军属子弟的教育问题?《余庆堂捐义学义田记》中有相关答案。现附其文字如下:
今天下车书一统,万邦咸熙。大凡书香世族子弟,莫不闭户潜修,争自琢磨。上应圣天子右文隆武之制。间有孤寒,不能延师肄业者,上命督抚大臣,饬令郡邑有司,设立义学。考选学行兼优者,延为师范,启迪蒙童,勿怠勿荒,定为有司考成贤否。一则是以实心奉行,师资公给,弟免私修。一切孤寒无告之人,咸得奋志攻书,将见野无遗贤。济济庙堂,虽其间不能尽登书升,而稍读诗礼,明伦晓义,自鲜悖逆为非之事。久安长治之道,端不外于教化兴行也矣。义学之设,不綦重哉。
惟我广武,营垒汛守,非郡非邑,因无义学。余严先大夫向镇云中,奉旨荣旋展墓。自睹渠坝壅崩,恐废乡人养命之源,先刮己囊千金,嘱咐老成殷实者,董事修浚。至今灌溉宴然,未遑记及于教。嗣升楚提,复谕余云:“吾乡渠坝既固,永无虞于养矣。但有养不可无教,今寄俸余若干,汝当即建义学一所,拣置义田若干,以资义师馆俸,仍备币礼,延请通儒,设帐后,备具家报前来。父善即子善也,汝当遵行勿迟。”余遵即建学置田,币聘春元九峰高先生,设帐斯馆。
迄今数年,渐有成名上进之士,不负先大夫殷殷造就之雅。但斯斯田斯馆,自捐之后,已非俞氏所有,永为广武世代相沿之义学、义田也。诚恐世远无稽,或为无良侵占,亦未可知。特将学堂间架,地基四至,田亩分数,坐落四至,应纳粮草,一并勒石于左。以便后之师斯馆者,输赋耕田,不吝循循善诱,无坠先大夫乐施乐育之义,永感不朽,惟凭是记。记开:捐建义学一所,共房一十六间,坐落本营城内。义学俸田二叚,原买赵安全田二十亩;原买沈太全田二十亩,碱田二亩,共田四十二亩。俱系附廓腴田,坐落本营四郊地方。[5]
因为军营所在地“非郡非邑”,为了解决营中子弟教育问题,只能在营内创建义学,使子弟“明伦晓义”。
城门不仅是各郡、邑的门户,还是联系城乡之间的纽带,义学建于此,可以使城内和城郊的孤寒子弟都来此就学,便利学生受课,也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另外,义学建于城门,也可使往来于城乡的绅、民、士、商等略受熏陶,支持教育事业建设。
义学教学场所选定的条件,不仅需要便利的交通,融洽的文化气氛,关键是要无偿使用。因此,义学的教学场所在事实上大多设在当地社会的政治、文化或社会活动等公共场所。当然,也有个别义学设于民家或官家,如“马营集义学在下集口民家……珍珠族义学在韩土司家中”[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