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亚洲的叶猴类没有明显的繁殖季节,只有生育的高峰期(Poirier,1970),如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Struhsaker&Leland,1987)。随着对各种疣猴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生育高峰已经被认为是疣猴亚科动物,更确切地说是亚洲疣猴类的种属特征(任宝平,2002),但严格的季节性生育现象已在一些长尾叶猴种类中发现(Poirier,1970;Struhsaker&Leland,1987;Ziegler et al.,2000)。Lindburg(1987)指出,在非人灵长类中,季节性繁殖可以使动物在变化的环境中选择最适宜自己妊娠、产仔和育幼的时期。在高纬度地区,不同季节的气温、光照、雨量和食物等生态条件的变化都很大,这对非人灵长类的交配和产仔的时期起了制约作用;在低纬度地区,这些生态条件变化相对较小,非季节性繁殖的种类也多。因此,季节性繁殖是非人灵长类对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
此前有报道,笼养雌性黑叶猴的怀孕期为184±15 d(165~213 d)(梅渠年和赖茂庆,1998)。我们所研究的6号笼3只雌猴的受精时间应该在2003年7—8月间,而雌猴CF的第二次受精大约在2004年5月1日。我们发现,笼养黑叶猴的交配和受精在全年都有,受孕的雌猴乳头逐步增大、发亮,接触时有硬感;食欲旺盛,毛色光滑,性情温顺,活动减少;怀孕3个月后,腹部明显膨大,喜欢安静地独处,胆小,惧怕同伴追逐干扰。我们所研究的黑叶猴的怀孕期为169~191 d,平均为180 d。根据在笼养条件下怀孕雌猴的特殊行为,人工繁殖技术的要点是将妊娠的母猴隔离到安静、干爽的笼舍中精心饲养,适当补充营养(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梅渠年和赖茂庆,1998)。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黑叶猴繁殖的研究都是在笼养条件下进行,野外工作还没有开展。由于跟踪观察的难度,野生黑叶猴何时交配、是否存在繁殖高峰期、繁殖周期多长等仍是一片空白。
正常情况下,黑叶猴幼猴生长速度较快,雄性平均月增重为114±23 g,雌性月增重为127±19 g,平均月增重为120 g±22 g。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雌猴带仔经验不足,提前断奶的幼猴自理能力差,容易发生毛蚤,造成被毛脱落、皮肤瘙痒和互相传染。因此,在有幼猴的猴群中需要1头年龄比患病猴大1~2岁的成年个体来梳理毛发(梅渠年等,1998)。(www.daowen.com)
美国的托莱多动物园和奥马哈多利动物园(Omaha's Dorley Zoo)没有黑叶猴繁殖记录(Kruse,1999),广西桂林动物园饲养的黑叶猴也没有繁殖。不繁殖也许与雄猴有关。黑叶猴是一雄多雌的母系群体(matrilinear troop),假如雄猴是不育的,则整个饲养群体都无法生育。雄性不育的黑叶猴个体在托莱多动物园中已经有记载:它们有爬胯行为,但没有阴茎的插入,这可能是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使得它不能进行繁殖(Kruse,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