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叶猴年龄与活动时间分配:行为生态与保护

黑叶猴年龄与活动时间分配:行为生态与保护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雌猴在怀孕和哺乳期要将部分能量转移给胎儿和幼猴,这势必导致雌雄个体间能量需求的差异,进而引起其日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同样,处于繁殖期不同阶段的雌性个体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也有差异。Strier证实,哺乳期的灵长类雌性个体用于觅食的时间要明显多于育幼期和非繁殖期的雌性个体。在有社会等级的灵长类中,等级高的个体限制等级低的个体的某些活动,如觅食和交配,这些关系在个体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上必然出现差异。

黑叶猴年龄与活动时间分配:行为生态与保护

除了气候、食物等外部因素外,灵长类的日活动时间分配还受各种种群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繁殖状况和社会等级(Whitten,1983;Strier,1987;Muruthi et al.,1991;Hemingway,1999;Li&Rogers,2004)。年龄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时,因为活动方式不同,日活动时间分配也不相同。总的来说,未成年个体要比成年个体更活跃,尤其以玩耍行为最为显著(Strier,1987;Li&Rogers,2004),这对于年幼个体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Poirier et al.,1978)。在成年个体间看不到或很少看到玩耍行为,部分原因在于其社会关系已经比较稳固地建立了(Poirier et al.,1978)。由于雌猴在怀孕哺乳期要将部分能量转移给胎儿和幼猴,这势必导致雌雄个体间能量需求的差异,进而引起其日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蓬头吼猴(Alouatta palliata)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重,应该比雌性个体消耗更多的食物,但Smith(1977)发现,处于哺乳期的雌性个体的觅食时间反而比雄性个体更多。同样,处于繁殖期不同阶段的雌性个体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也有差异。Strier(1987)证实,哺乳期的灵长类雌性个体用于觅食的时间要明显多于育幼期和非繁殖期的雌性个体。然而,在某些灵长类中,如绿长尾猴(Cercopithecus sabecus)和白面卷尾猴(Cebus capuchinus),处于繁殖期的雌性个体通过增加休息时间来节约能量(Harrison,1983a,1983b;Rose,1994)。在有社会等级的灵长类中,等级高的个体限制等级低的个体的某些活动,如觅食和交配,这些关系在个体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上必然出现差异。(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