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和耕地开垦)造成大量热带原始林被破坏,使得非人灵长类的栖息地大多破碎化,大部分非人灵长类动物被限制在互不相连的分布区内;即使在同一分布区内,多数群体也因缺乏栖息地的连续性而呈孤岛状分布(Marsh et al.,1987;王应祥等,1999)。破碎化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如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密度降低(Lee,1997),使得栖息在这些环境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受到众多生态限制,如食物资源减少(Struhsaker,1997)、有限的家域面积(Menon&Poirier,1996)、竞争加剧(Dittus,1977),并进一步影响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食性、活动时间分配、繁殖率、死亡率,最终影响其生存状况(Menon&Poirier,1996)。
图3.7 广西弄岗地区与扶绥地区的黑叶猴栖息地对比
a.弄岗地区;b.扶绥地区。
广西弄岗地区拥有广西现存最大的黑叶猴种群(Li et al.,2007)。该地区植被得到较好的保护,许多地点的植被仍保持原始林状态(图3.7a,彩图24)(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1993)。广西扶绥地区虽然气候条件与弄岗地区相似,但是黑叶猴栖息地属于峰丛洼地类型,而且四周的平地被开垦,用于种植甘蔗、花生(Arachis hypogaea)、木薯(Manihot esculeuta)等经济作物,少数地点的耕地甚至扩展到山坡,深入到森林的内部(图3.7b,彩图26)。同时,当地居民的伐薪、采药、放羊等活动对山体植被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石山山体部位的植被以灌丛为主,缺少高大的乔木(黄乘明等,2006)。植被样方调查也表明两个地区的植被组成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①两个地区的植被样方中优势度排在前10位的乔木树种无一相同;②弄岗地区优势乔木树种的密度和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扶绥地区(Mann-Whitney U test,密度:Z=-2.962,P<0.001;胸径:Z=-3.781,P<0.001)(表3.17,表3.18)。
我们比较了2005—2006年弄岗和扶绥地区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发现虽然嫩叶都是这两个地区黑叶猴最主要的食物(图3.8),具有一定的相似性(Wilcoxon signed-rank test,χ2=0.200,P>0.05),但是,两个地区的黑叶猴在植物采食部位上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性差异。在弄岗地区,旱季黑叶猴显著减少嫩叶的采食量(Mann-Whitney U test,Z=-2.373,P<0.05),相应增加成熟叶(Z=-2.739,P<0.01)和种子(Z=-2.115,P<0.05)的采食量,即成熟叶和种子是旱季重要的替代食物。然而,在扶绥地区,嫩叶是黑叶猴每月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图3.9)。(www.daowen.com)
图3.8 广西弄岗地区与扶绥地区黑叶猴对不同植物部位采食比例的比较
图3.9 广西弄岗地区与扶绥地区的黑叶猴每月对不同植物部位采食比例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