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叶猴栖息地选择研究方法

黑叶猴栖息地选择研究方法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野外观察从最初发现猴群的时刻开始,并跟踪和记录黑叶猴利用栖息地的情况。黑叶猴利用栖息地情况包括每天的漫游路线和漫游距离,以及在什么环境产生怎样的活动,最后汇总并计算出黑叶猴的家域面积。黑叶猴栖息地选择的研究采用方格法。方格法是将猴群活动范围的1∶10 000的等高线地形图划分为50 m×50 m的方格,以黑叶猴对各个方格的利用率来确定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

黑叶猴栖息地选择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从最初发现猴群的时刻开始,并跟踪和记录黑叶猴利用栖息地的情况。如果能确定前一天猴群的夜宿地,则观察从猴群离开夜宿地的时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猴群进入夜宿地后为止。黑叶猴利用栖息地情况包括每天的漫游路线和漫游距离,以及在什么环境产生怎样的活动,最后汇总并计算出黑叶猴的家域面积。

黑叶猴栖息地选择的研究采用方格法(Zhou et al.,2007a,2007b)。方格法是将猴群活动范围的1∶10 000的等高线地形图划分为50 m×50 m(0.25 hm2)的方格,以黑叶猴对各个方格的利用率来确定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开始跟踪观察时,每15 min记录一次猴群的位置,并在地图上的方格内标出。如果猴群所有个体不在同一个方格内,则需要在不同的方格内记录。我们把一天内这些被利用过的方格的面积之和作为猴群的日活动范围。然后,把一个月内猴群进入过的所有方格叠加,计算出猴群在该月利用的栖息地面积。观察一年之后,在地图上把整个猴群全年所利用的所有方格的最外围连起来并计算出总面积,这就是该猴群的家域面积。我们通过跟踪发现,在观察的初期,猴群进入的方格数与观察天数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观察的后期,很少有新的方格被猴群利用,这说明观察到的数据基本反映了猴群家域的大小。

由于猴群觅食时移动较慢,有时15 min内记录到的猴群移动距离很短,就改为每30 min才记录一次猴群大多数成员的中心位置,以减少误差。同时,在现场估算出猴群的两次中心位置间的距离,将其作为猴群在该时段内的移动距离。将一天内获得的全部数据相加,得到猴群的日漫游距离,以此推算每个月的平均日漫游距离。(www.daowen.com)

在扫描取样过程中,我们用肉眼估计所观察到的黑叶猴个体在树林中活动时到林下地面的垂直高度,并将这些垂直高度分为6组:0 m(地面)、0.1~5 m、5.1~10 m、10.1~15 m、15.1~20 m和>20 m。

当猴群进入夜宿地后,把夜宿地的位置标记在地图上,并记录其所处的方格、在悬崖峭壁上的部位(下部、中部或上部)和类型(石洞或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