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叶猴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

黑叶猴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野生黑叶猴的行为数据。因此,每个小时的观察时间可获得4次扫描取样。

黑叶猴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

2.4.1.1 活动时间行为取样方法

黑叶猴的野外活动时间分配是黑叶猴行为生态学中研究最深入的方面。

我们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野生黑叶猴的行为数据。在每个观察日,行为取样一般在最初发现猴群的时刻开始。如果能确定前一天猴群的夜宿地,则行为取样从猴群清晨离开夜宿地时开始,观察记录一直持续到猴群进入夜宿地时为止。猴群离开夜宿地和返回夜宿地的时间受光照的影响,呈现为夏季离开早、返回晚,冬季离开晚、返回早等特点。

在进行行为取样时,每次扫描的持续时间为5 min,取样间隔10 min,以保证样本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每个小时的观察时间可获得4次扫描取样。扫描从猴群的最左侧开始,依次记录所见个体在取样时刻所表现出的行为类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记录行为发生者的性别和年龄。如果在取样时间内猴群没有出现在观察者的视野范围,则停止此次取样,直到下一次取样开始。每次取样时,通过改变观察的位置来对尽可能多的个体的行为进行取样。

2.4.1.2 活动的类型

在个体活动时间分配的行为取样中,分为觅食(feeding,F)、移动(moving,M)、休息(resting,R)、玩耍(playing,P)、理毛(grooming,G)和其他(other,O)共6种活动类型的记录指标。

各种活动的定义如下。

(1)觅食:指寻觅、挑拣、摄入和咀嚼食物,包括发生在采食期间的短距离移动。

(2)移动:指任何引起位置改变的行为,包括行走、攀爬、跳跃和奔跑,但不包括在觅食期间的短距离移动。

(3)休息:指个体未发生位置的改变,包括坐或趴在树枝或岩石上睡觉、自我理毛或警戒。(www.daowen.com)

(4)玩耍:指个体间相互追逐、打闹,但并无伤害性的行为。

(5)理毛:指个体间的社会性理毛。

(6)其他:包括其他社会行为(爬跨、伤害性的打斗等)和一些稀有行为(饮水、舔食石壁等)。

2.4.1.3 年龄组的划分

根据体型大小、毛色和行为特点,将野生黑叶猴个体划分为4个年龄组。

(1)幼年组:<1岁;毛色从金红色、黄色或灰黄色到黑色都有;未断奶;移动时由母猴携带,多数时间不能独立行动。

(2)少年组:1~2岁;体型较小;毛色大部分变黑色,少部分灰色;已断奶;可独立行动。

(3)亚成年组:2~3岁;体型约为成年个体的一半;体色与成年猴完全相同。

(4)成年组:>3岁,已性成熟。成年雄猴体型略大于成年雌猴;前者腹股沟内侧被黑毛所覆盖,用望远镜可以看到粉红色的阴茎头,后者这一区域为白色裸露(彩图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