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叶猴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探讨放归理论

黑叶猴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探讨放归理论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栖息地丧失和偷猎的双重压力下,黑叶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很多栖息地被隔离,呈现为小种群或极小种群状态。在我国有黑叶猴分布的省区市中,广西的黑叶猴种群处境最危险,破碎化最严重,其中有很多小种群。所以,在保护栖息地和野生猴群的同时,尝试在广西开展黑叶猴的放归实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黑叶猴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探讨放归理论

野生动物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实现这种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Primack et al.,2014)。简单地说,就地保护就是在其栖息地内就地开展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在某些野生动物因为栖息地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物种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把它们从栖息地中转移到濒危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经灭绝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Primack et al.,2014)。

黑叶猴原本是适应喀斯特石山环境的特殊灵长类之一。然而,近100年来,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耕地、住宅和交通用地增加,同时柴薪需求和森林砍伐也增加,最终导致了黑叶猴栖息地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增加,而且黑叶猴还遭到人类的偷猎。在栖息地丧失和偷猎的双重压力下,黑叶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很多栖息地被隔离,呈现为小种群或极小种群状态。

Traill et al.(2007)对200多个物种的详细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物种的最小生存种群值为3 000~5 000只,不幸的是许多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都低于此值。(www.daowen.com)

野外研究已经证实,小种群最容易衰落和灭绝。因此,像黑叶猴这样隔离的物种,如果不能进行人工干预并加以有效的保护,这些孤立的黑叶猴极小种群将陆续从其栖息地中消失,最终导致物种灭绝。

在我国有黑叶猴分布的省区市中,广西的黑叶猴种群处境最危险,破碎化最严重,其中有很多小种群。例如,仅在靖西市境内,就有4个分散的小种群,即岳圩镇皿村3群(20只)、湖润镇新兴村和底定区级自然保护区各有1群(分别是6只和4只)、古龙山水源林保护区2群(15只)。所以,在保护栖息地和野生猴群的同时,尝试在广西开展黑叶猴的放归实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