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叶猴的外形与性别特征

黑叶猴的外形与性别特征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年黑叶猴头顶有一撮竖直立起的黑色冠毛,被称为发冠(彩图1)。因此,有时简单地把黑叶猴雌性个体称为白斑个体,把雄性个体称为黑斑个体。因为这个部位很难观察到,所以外形上区别黑叶猴的雌雄较为困难。但是,也有少数黑叶猴幼体的毛色在半岁以前就已变成黑色。图1.2毛发在半岁前就变为黑色的黑叶猴幼体黑叶猴在叶猴类中属中小型种类,成年个体体重平均约5.95 kg。

黑叶猴的外形与性别特征

成年黑叶猴一般除两颊各有一条从嘴至耳基,并绕耳后缘一圈的白色毛发外,其余通体为黑色[1],又因其属于叶猴类,故名黑叶猴(彩图1—彩图3)。成年黑叶猴头顶有一撮竖直立起的黑色冠毛,被称为发冠(彩图1)。

黑叶猴雌雄两性外形差异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会阴部至腹股沟的内侧一块略呈三角形的区域:呈花白色斑的个体为雌性(彩图4),呈黑色并有粉红色的阴茎突起则为雄性(彩图5)。因此,有时简单地把黑叶猴雌性个体称为白斑个体,把雄性个体称为黑斑个体。因为这个部位很难观察到,所以外形上区别黑叶猴的雌雄较为困难。至于为什么雌性个体长的是白斑,雄性个体长的是黑斑,目前推测为白斑是一种性吸引——雌性个体在全身绝大部分是黑色的毛发中,会阴部有一块白色斑块在视觉上更为显著,更能吸引雄性个体。

新生的黑叶猴幼体为金黄色(偶尔也有橙黄色或棕红色),一般随着年龄的长大才慢慢褪变成灰白色;至1岁左右,出现黑色毛发(彩图7);2岁左右时,全身毛发与成年无异。但是,也有少数黑叶猴幼体的毛色在半岁以前就已变成黑色(图1.2)。同时,幼猴的发冠很小,类似人类头顶的旋,只有一点点突起;随着年龄的增大,发冠越来越显著。新生幼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面部呈浅粉红色(彩图7);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脸部的颜色逐渐变成黑色。

图1.2 毛发在半岁前就变为黑色的黑叶猴幼体(www.daowen.com)

黑叶猴在叶猴类中属中小型种类,成年个体体重平均约5.95 kg(表1.3)(潘汝亮等,1989)。它们身体修长(彩图3),成年个体体长(坐高)平均为53.6 cm,尾长平均86.9 cm,尾长平均超过体长63.3%;前肢平均长为43.4 cm,后肢平均长为52.3 cm,后肢比前肢平均长20.7%。

表1.3 黑叶猴身体测量(潘汝亮等,1989)

蜘蛛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长臂猿大猩猩(Gorilla gorilla)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肢体相比,黑叶猴的上肢相对长度与食蟹猴相差不大,但小于其他种类(潘汝亮等,1989)。根据Fleagle(1999)的观点,在系统进化上,灵长类跳跃活动的减少会伴随着后肢长度的缩短,而摆荡活动的增加则会在进化上伴随着上肢的延长。相对较长的后肢表明黑叶猴很不习惯摆荡活动,而适应一定的树栖和地上的攀爬及跳跃活动(潘汝亮等,1989)。黑叶猴有较多地上活动和夜宿石洞的行为(黄进同等,1983;Zhou et al.,2007a,2007b),可能还与喀斯特石山森林长势缓慢、长期受到砍伐的压力、缺少高大树木等因素有关。然而,黑叶猴和其近缘的白头叶猴都专门适应喀斯特石山环境,都产生了大量攀缘悬崖峭壁的行为,这也可能在运动方式上不同于简单的地面活动,因为攀爬悬崖峭壁时需要更多地使用前肢,用前肢的力量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当然,这样的运动方式和力量的分配是否已在肢骨结构上产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Huang&Li,2005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