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彖传》与《大象辞》之秘密揭示

《彖传》与《大象辞》之秘密揭示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彖传》和《大象辞》是《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从卦画中取象,各有特点,有许多不解之谜。这符合《彖传》是定一卦之意、之德的需要,以八纯卦性质定六画卦之性、之德。《彖传》从各个方面判定了大势,吉凶悔吝皆在其中,所以孔子说:“智者观其《彖传》则思过半矣。”《象辞》分《大象》《小象》。总之《彖传》和《大象辞》都是一卦之大势、之要旨。需要我们在读《易》过程中结合卦画认真探索、体悟,以求得其《易》之奥妙。

《彖传》与《大象辞》之秘密揭示

《彖传》和《大象辞》是《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从卦画中取象,各有特点,有许多不解之谜。

我们将诸卦《彖传》比较可以看出如下特点,一是大部分以八纯卦性质取象,即《说卦》第七章所列:“乾健(刚),坤顺(柔),震动,巽入,坎陷(险),离丽(文明),艮止,兑说(悦)。”这符合《彖传》是定一卦之意、之德的需要,以八纯卦性质定六画卦之性、之德。同时把上卦为前、为上、为外,下卦为后、为下、为内进行描述。如《需》卦,上卦坎,为险,下卦乾为健为刚,故《彖》曰:“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蒙》卦,上卦艮为山为止,下卦坎为险,故《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二是取六画卦全象,如《颐》,六卦画就活似一张嘴,以此论述颐养之道。《鼎》,初爻为足,五爻为耳,就象鼎,故《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烹饪也。”《大过》,就象两头弱中间硬的一根木头,故《彖》曰:“栋桡,本末弱也。”三是爻位关系及变化,主要体现刚、柔、中、正、乘、承、比、应,阳爻为刚,阴爻为柔;二、五爻为中;如《需》卦五爻阳爻,处五尊位,阳位,上卦之中,故《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阴爻处阴位、阳爻处阳位为正,反之为不正;阴爻处阳爻之下为承,处阳爻之上为乘;相邻为比;上下卦对应爻关系称应或不应,或不应,故应,如初四、二五、三上,阴阳爻为正应,阴对阴,阳对阳为敌应。如《比》卦二五相应,故《彖》曰:“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彖传》从各个方面判定了大势,吉凶悔吝皆在其中,所以孔子说:“智者观其《彖传》则思过半矣。”(《系辞下传》第九章)

《象辞》分《大象》《小象》。《大象》继《彖传》之后,全部将六十四卦,按八纯卦代表的基本物象,即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坎为水,离为火,兑为泽,按上下卦组成一个大的物象,然后从这个大的物象中概括整个卦意,大势,引发思考启迪。如《需》,上卦坎为水(云),下卦乾为天,故《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饮食宴乐。”《蒙》,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泉),故《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www.daowen.com)

可见《大象》是直接以卦画取象,和《彖传》取其纯卦性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后者毕竟又组成了一个大的物象以此看事物,前者则是以八纯卦性质定大势,所以往往形成二者多有不合,史上也有人提出作者不一。所谓联系,是八纯卦本身物象与性质的联系。比如乾为天,又为健,坤为地,又为顺等。

总之《彖传》和《大象辞》都是一卦之大势、之要旨。需要我们在读《易》过程中结合卦画认真探索、体悟,以求得其《易》之奥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