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课堂学习管理原则

中小学课堂学习管理原则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则会降低学习效果。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如下条件:1.课堂学习管理的能力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课堂学习管理,要建立并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课堂规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有预防作用。

中小学课堂学习管理原则

(一)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则会降低学习效果。课堂气氛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往往要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课堂气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包括知觉、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以及定势等状态。我国学者依据这些心理状态综合表现的不同特点,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体。消极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如下条件:

1.课堂学习管理的能力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洞悉能力

它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课堂内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言语或非言语予以适当处理的能力。康尼把洞悉描述为教师“脑后有眼”。它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轻举妄动,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2)兼顾能力

指的是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能注意或处理两个以上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能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3)分段教学活动中顺利过渡的能力

在分段教学中,教师要具有能按照计划组织学生,使他们迅速而有序地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明确、具体,这样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活动。

(4)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教师讲解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指定某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题,同时要求全班学生在座位上也演算这道题;由学生接力朗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等等。尽量组织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能保持在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5)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能力

比如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都是有很有效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团体比赛、合作学习、参观、访问、发表演说、角色扮演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

(6)避免产生微波效应

课堂教学中,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责罚某一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过,在教师责罚某一学生时,应尽量避免使责罚的后果产生微波效应。微波效应指的是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www.daowen.com)

2.教师的移情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在课堂学习管理中,教师要有体察学生情感反应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上和理智上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为学生着想。因此,移情好比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教师的期望

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形成恰如其分的高期望,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促使学生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4.教师的焦虑。教师对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估,常常使自己感受到对自尊心的威胁而产生焦虑。只有当教师的焦虑处在中等程度时,他才会努力改变课堂状况,有效而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断努力以创造最佳课堂气氛。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维持适度焦虑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具有自知、自尊、自信、自谦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教师,才能有效地保护其自尊心,维持适度的焦虑水平,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课堂学习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保证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影响和支配学生行为的主要需求有以下三类:一是他们需要与其他人有积极的关系,这包括归属的需求、合作的需求、爱的需求等;二是他们需要学业上的成功,这包括对学习能力的需求、掌握学习内容的需求、满意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需求等;三是他们需要有影响环境的能力或者说需要有自主选择的感觉,这包括对控制环境的力量的需求、独立的需求、选择的需求、自由的需求等。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课堂学习管理,要建立并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监控师生关系的性质,维持较高比例的积极记录;二是保持对所有学生的高期望;三是创造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机会。

3.创造积极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对学习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设计并创造更积极的同伴关系和团体模式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学年开始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他们的同伴,并在团体活动中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在整个学年中,要组织班集体活动来帮助学生与同伴建立友谊并维护已建立的班集精神。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同伴辅导和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来增强积极的同伴关系,强化支持性同伴相互作用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集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与同伴间的矛盾。

4.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把学生的行为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就会增多,问题行为自然就会减少。

5.建立课堂规范

课堂规范是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准则。课堂规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有预防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