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课堂管理|行动策略-规则促进自由、民主与开放

中小学课堂管理|行动策略-规则促进自由、民主与开放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时间课堂上“鸟声”四起,老师已经说了两遍了:“不要再捏了。”规则是自由、民主与开放的“灵魂”。规则是为了更好地自由、民主与开放,是促进各个主体自由、民主与开放的和谐发展。⑷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自由活动的时空应以不影响他人为限。

中小学课堂管理|行动策略-规则促进自由、民主与开放

目前他们的问题集中于只是在观念上接受了这一理念,但在实践中还没有真正的准备好。要想构建符合课改本义的课堂新秩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师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由、民主、开放”,以走出目前对“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新秩序的认识误区。

(一)正确定位

从目标领域来看,新课堂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融为一体的教育目标。如果着眼于传统课堂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上,学生自由、民主、开放的探究活动势必会挤占掉相当部分的课堂时间、导致直接知识占有量的减少,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自由、民主与开放的思考、争辩、交流中,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异议,提出教师的不足,发表不同的见解。师生在交互合作中学习,带给学生自信,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得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课堂的自由、民主与开放的价值定位,不是实现传统课堂目标的一种新手段,它是建立在关注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基础上,主体精神上的一种解放状态,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更关注学生的个性。

从价值观念来看,某教师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问“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你最欣赏谁?”有学生说最欣赏白骨精,因为她百折不挠。居然,“百折不挠的去害人”,老师竟也点头认可。如果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还守着“自由、民主与开放”的话,那自由、民主与开放又会培养什么?带来什么?从这一点来说,自由、民主与开放,应是真理追求过程的一种状态,而不是抛弃大是大非,思想上的无准则、无秩序。

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来看,目前在新课堂中也存在着对“自由、民主与开放”价值认识的片面性。小语名家杨再隋指出:当前某些研究课,放得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哈哈,气氛十分活跃。不能完全否定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给了学生久违的欢乐,也不能抹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给予了模式化的语言教学有力的冲击。但是,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的课堂,都应是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语文的,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有利于新课程目标实现这一本元目标的。

某位教师讲解应用题:一辆汽车6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180千米要行驶多少小时?教师不停地问:“还有别的解法吗?”在教师别样的“鼓励”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解法:①180÷(120÷6);②6×(180÷120);③(180-120)÷(120÷6)+6;④6×[(180-120)÷120]+6;⑤120÷2=60(千米),6÷2=3(小时)3×(180÷60)=9(小时)等等,其实,这些解法尤其是后几种相差无几,只是细节上的不同,有的甚至是舍简求繁,片面追求解法的多样化,将简洁的思路变复杂。这种“自由、民主与开放”已经偏离了新课程的本义,自然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说,“自由、民主与开放”本身就应是一种蕴含意义的教育内容,而不应成为教育思想的新“招贴”。

当然,要真正实现明确定位,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在自身的课堂行为上加以改变,另一方面更要推动社会评价观念的更新。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就将成为未来的主人。如果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滞后于课程改革,学生观、发展观的认识还很陈旧、保守,“新课程不如老做法”的错误认识将不能根除。

(二)建立规则

令许多教师棘手的另一问题是:课堂中又该如何把握“自由、民主与开放”?传统课堂多由教师支配课堂,或是少数学生占据课堂,学生很难有真正的自主活动,新课程提出“自由、民主与开放”的课堂理念,一下子由封闭走向“自由、民主与开放”,长期习惯于接受支配的学生往往一时无所适从,教师也容易走向另一极端: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各种个性行为而又惧于指出并果断纠正其中的“错误”,往往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违背课改精神。(www.daowen.com)

如我们在文始举过的“元、角、元计算”的案例:买了橡皮鸟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开始使劲地捏了起来。一时间课堂上“鸟声”四起,老师已经说了两遍了:“不要再捏了。”可有的孩子依然让鸟叫……下课铃响了,教师说:“你们使劲捏吧。”“鸟声”又响起来了……看得出来,这位教师已经进入了新课程的角色,成了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但我也指出令人遗憾的是,满足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自由需要,可能会牺牲了其他人的发展自由。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应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与此同时,学生也约定俗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同学优先,先举手的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也正因为此,课堂秩序活而不乱。纵观以上两个案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个自由、民主与开放的课堂是否真正有效,还要看是否还同时存在一个合理的规则。这个规则不是教师的权威支配,而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游戏方法,譬如上例举到的谦让精神(让女同学先回答,发言多的谦让发言少的)发言程序(先举手先发言)等等。

规则是自由、民主与开放的“灵魂”。规则是为了更好地自由、民主与开放,是促进各个主体自由、民主与开放的和谐发展。我们不妨从生活中得到一些启迪,西方的市场经济为什么搞的那么好?仅仅是因为市场的高度自由吗?我们只要将市场放开了就可以将经济搞好吗?不只如此,我们同时应看到在自由的背后,他已建立起一个高度规范、周密、严格的规则体系,自由只是这个体系下的自由,谁违反这个规则谁就被逐出。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目前正致力于完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除了高度的自由、民主与开放,更需要一个有效的规则来保障。市场如此,课堂也不例外,在我们给学生以“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我们还要为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并通过训练使之成为习惯。(只是,这种规则应区别于传统的“专制规定”。)这些规则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⑵勇于竞争的同时,要乐于谦让。⑶善于陈述,更要善于倾听。⑷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自由活动的时空应以不影响他人为限。⑸遵循一定的发言程序,有序的发言。当然,规则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任何强制行为只能导致规则的破坏。

(三)有效组织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统一。在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专家、统治者的角色,也不再是一个舞台的“导演”。学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也不再是“课堂剧”的“演员”。师生之间倡导“民主、自由与开放”,创建一种宽松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反对“专制”、“全盘灌输”。但强调“自由、民主、开放”,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在课堂上价值引导的神圣职责。教师应当是学生中“平等的首席”。

第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应以一个“未知者”的身份走进学生学习活动之中,以“平等首席者”身份参与引导他们的讲座活动,不给学生带来额外的思想负担。

第二,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切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材料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探索。

第三,采用多元的评价理念。评价具有指导性、激励性和调节性。课堂的评价对象要多元化,可以教师评、学生个人互评、集体评等多种形式。课堂评价内容也应多元化,不只关注课堂知识的达成度,更多的要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建设“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新秩序。当然,我们首先应认识到,构建课堂新秩序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课堂秩序,我们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增加时代鲜活内容,这是课堂新秩序建设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