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1: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一位教师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这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买了橡皮鸟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开始使劲地捏了起来。一时间课堂上“鸟声”四起,老师已经说了两遍了:“不要再捏了。”可有的孩子依然让鸟叫……(选自《人民教育》)
情境2: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11期)
传统课堂的学习生活比较沉闷和机械,学生有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少自主性和愉悦感。因此,新课程中的理想课堂,就从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开始,主张民主开放的态度和宽松自由的氛围,寻找传统课堂失落的人文精神,充分张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实现生命意义上的成长。(www.daowen.com)
新课堂背景下的课堂需要重新确定一个新秩序,这一点已成共识。但许多教师往往又有这样的忧虑:新课堂大力提倡“自由”和“开放”,学生学习得看似热闹,但落到实处往往又学不到什么知识,有的课堂气氛乱哄哄的,一堂课往往在混乱中开始,又在混乱中结束,学习的效果反而比以前更糟。这是否有点得不偿失?这样的忧虑在教师当中甚至相当普遍。许多教师提出质疑(如上例),这样的新课堂,教学无法达到一定的效果,实在很难操作。于是,一种对传统课堂怀念的返潮情绪悄然滋长,一种“新课程还不如老做法”的认识成了某些老师的“潜意识”,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巨大阻力。
这使用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方面接纳了“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新秩序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又表现得如此不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