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录像提供的丰富而又复杂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即知识的外化,使之产生能用之于分析教学过程的新知识,这一过程称之为课堂教学录像信息编码过程。
课堂教学录像信息编码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构建教学质量的概念,这与课程标准直接有关,二是能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因此,信息编码包括两方面的任务,既要对教学的结构,即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编码,又要对教学过程中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编码。TIMSS录像研究项目设计了一种两轮的信息编码方法,第一轮是对课的结构进行编码,第二轮对课堂上师生的谈话进行编码。
从编码内容分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环境的性质。班级中有多少学生?他们是分为小组学习还是个别学习?课桌是怎么排列的?学生们有教材和其他材料吗?课是否经常被打断?课是否围绕有关内容或讲到无关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性质。有多少时间用于训练学生掌握技能、问题解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课程的难度有多高?整节课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如何?学生们参与的数学问题解决是什么层次的?教师用来鼓励学生参与的方法。教师是怎样安排课的结构的?教师怎样安排课堂作业,怎样评价学生课堂作业的质量?教师对学生在理解数学本质方面的期望如何?
1.课堂教学录像的第一轮编码:课堂教学结构编码
课堂教学过程的客观描述是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编码的基础,为此,TIMSS课堂教学录像设计了一种课堂记录表,把课的过程按下列几个维度分类:
(1)课的组织
每卷课堂教学录像带都分为三个部分:课前活动(prelessonactivities,Pre-LA),正课(lesson)和课后活动(postlessonactivities,Post-LA)。
(2)外界干扰
在教学过程中来自课堂外的干扰(例如课进行中来自学校广播系统的通知)需要在课堂记录表中记录下来。互动组织课可以分为班级学习片段(class work,CW),课堂作业片段(seat work,SW),以及兼而有之的混合型学习片段。课堂作业按其特征又可分为个别的(学生做自己独特的作业)、团体的和混合的三种。
(3)活动片段
每项班级学习与课堂作业的片段再可进一步细分,TIMSS录像研究根据教育功能定义了4种主要的活动片段,即开始,进行,分享(交流讨论),教师讲解/演示。
(4)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分析的需求,课的内容被分为一些类别,以数学教学为例,可为分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原理/性质/定义(Principles,Properties,Definitions),教师的替代解决方法(Teacher Alternative Solution Methods,TASM),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Student Generated Solution Methods,SGSM)等五个类别,各个类别的描述是:情境(S):完成任务的数学环境(例如,真实世界的情境,文字问题,方程都是环境,在环境中任务能更有效地完成)。
任务(T):数学目标或在一个情境下的有效的运算(例如请试一下如何改变士地的划分又使划分变动前后的面积不变)。
原理,性质,定义(PPD):数学信息,不包含在情境和任务中。
教师的替代解决方法(TASM):教师提出的解决一个问题的替代解决方法,注意第一次解决方法必须在课上呈现。
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SGSM):由学生提出且展示的解决方法。
2.课堂教学录像的第二轮编码:课堂谈话编码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关键工具之一,因此,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谈话,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研究。研究文献表明,实施数学教学改革必须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改变课堂教学的语言上。例如,建议教师和学生应当用数学家的语言来的表达解释、证明、推测和阐述。
在课堂中的谈话可分为公共和私人谈话两种,公共谈话定义为每个人都能听到的谈话,私人谈话则仅涉及到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谈话。在编码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公共谈话。
TIMSS录像研究采用两次编码方法对课堂谈话进行编码,第一次是对谈话片段(utterance)进行编码,所谓谈话片段指的是课堂上服务于单一目标或作用的由句或词构成的谈话:第二次是在初次编码基础上进一步对内容作细分编码,增加了谈话启发—响应序列(Elicitation-Response),来刻画师生之间的交流。
(1)第一次编码:谈话片段编码
第一次编码是对全体课进行编码,每一课随机选择30个谈话片段。谈活片段编码分为十二种类型,其中教师谈话片段分为6类,学生谈话片段分为5类,另外还有一类是师生间的谈话。这一分类的描述见表1:(www.daowen.com)
表1 课堂谈话片段编码分类
续表
谈话片段的启发类别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五个子类,分别是内容启发、元认知启发、互动启发、评价启发和其它等五个子类,关于启发类编码细分的描述见表2。
表2 课堂谈话编码启发类的进一步细分
续表
启发—响应(ER)序列是指一系列师生交流的循环、每一循环从初始的启发开始,通常以最后的领会结束。启发—响应序列可以包括一个启发—响应—领会循环,也可以包括多个循环。
3.TIMSS-R录像研究的教学分析框架
TIMSS-R录像研究在TIMSS录像研究分析编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课堂教学分析的框架,作为编码的理论和方法基础。这一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分为六个维度:课的目的(Purpose)、课堂常规(Classroom Routines)、参与者的行动(Actionof Participants)、课堂谈话(Classroom Talk)、内容(Content)、气氛(Climate)。课堂教学分析框架与TIMSSR比较研究的国别(这里仅列举五个国家和地区)组合,构成了整个研究的框架。
(1)课的目的什么是课的每一片段的教师目的?这一维度是局外人观看录像时高度推测的,很难直接进行编码,但它能提供课的背景,用以解释编码结果。
(2)课堂常规进入这一维度期望捕捉蕴含在一个国家级学体系中的教学常规,这里没有公共的具有特别一致的标识,例如教学成效测量捷克用口试方式、美国用检查回家作业方式,瑞士用问题解决方式。
(3)参与者的行动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的位置在哪里和他们在做什么,对教师和学生的可观察的描述可以提供这一维度的编码信息,包括在课的某一片段中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和他们的行动,通过直接方式转化为编码。
(4)课堂谈话什么是课堂上口头交流的实质?课堂谈话可以在若干水平上具体化。描述每一水平谈话的情况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口头交流的综合的实质。课堂谈话的水平分类是:A.有关教师与学生讲话的总量B.交流的速度C.有关问题和回答的谈话的开放程度D.谈话中展开评价的程度E.谈话涉及的数学观念F.讨论怎样的错误G.学生表达的数学的准确性
(5)内容这里给出一个编码目录以描述数学内容的本质:
A.任务(最小单元)。个别的任务由任务提示的数学或认知过程处理任务的具体细节用于处理任务的语言(例如准确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是怎样对提出问题和讨论的要求;任务之间的关系(这类关系用不同任务之间差异的辨别来描述,例如情景、主题、表现方式﹝表、图、方程等),问题解决的方式与类型,数/代数表达式等等)
B.讨论主题(大型单元)。课中蕴含的讨论主题数相对于国际标准水平,讨论主题的水平讨论主题导入的方式讨论主题是怎样展现的(材料、工具、直观教具)讨论主题是怎样联系过去的教学内容、真实生活和数学史的。
C.重点:不同的课强调的重点可能不一样,例如有的课强调数学概念的理解,而有的课则关注训练的熟练程度。
(6)气氛课堂气氛对于教学分析有潜在意义,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这一维度的描述包括:课堂气氛相对来说是严肃的还是活跃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学生相对是安静的还是喜欢讲话﹔错误能被接受的程度等等。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指标,例如执行任务和维护纪律的时间指标与课堂气氛描述接近,但往往被误导,因此,宁肯把解释这一维度的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到的课堂管理和组织的特征上,但这正在试验阶段,要发展成编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