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有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下面仅以更新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谈些做法和体会:
(一)想法
传统的教学观“为教而教”,固守“教师——知识——学生”的教学线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现代教学观“为学而教”,探索“教师——学生——素质”的教学线路,即教师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探究,实现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传统的教学结构:复习导入——教师讲解例题——巩固练习——进行总结,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框架一步步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必然要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以利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实践
产生了想法势必会进行实践,但在实践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为了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实践,又加强了理论学习,于是有了新的认识:
1.新的认识
更新后的课堂教学结构要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的观点。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地挖掘学习潜能,造就创造精神,促进自身发展。
(2)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是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觉参与,力图使每个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开始时),以后逐渐增加到三分之二;在参与中,要改变以往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学生会交流,会合作。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3)根据上面的想法,针对过去课堂上存在的重“讲”轻“学”、重“灌”轻“导”等弊端,以强化学生主体参与为重点,进行了构建“合作参与”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2.实践尝试
(1)复习导入
一般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旧知识发展或延伸的。因此,这一个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并且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探究新知
明确目标。通过对课题的理解或相类似知识的学习或课前预习,让学生寻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出示课题后,问学生“这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本领?”学生已学过“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减法各部分指哪几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用途。这样做,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能更好的主动参与。
自学尝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这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教师要注意教给自学方法,比如,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学习例题,必要时可出示自学提纲。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学习重点或关键,提出不懂的问题。例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在口算乘法例1.例2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小结出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结构:通过操作(或观察)建立表象——理解处理——形成算法;在口算乘法例3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这个过程结构一起看书自学。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这种过程结构看书自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www.daowen.com)
需要注意的是,看书自学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灵活运用,有的可先讲后看;要针对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从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
分组讨论。学生自学后,把各自看懂些什么或认为的重点之处、关键之处与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可以是2人一组的,也可以是4人一组的,每组有一名组长组织),然后各组确定一名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向别人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互相帮助,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
交流释疑。让学生以“我想考考大家”和“我想请教大家”两种方式,将小组内看懂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需要之外作适当点拨和启发。在分组讨论与交流释疑过程中,增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使师生在课堂上信息交流面与交流量扩大,学生主动活动量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课的质量,而且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平行”一课的学习交流中,有学生看出了不同于课本上的画平行线的方法:用三角板的任意一边与先画的一条直线重合,然后固定三角板,平移也可画出平行线。有检查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又有学生提出用量平行线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可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我为学生的创新而激动、兴奋。学生积极探索,造就了创新精神,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整理小结。根据学生的讲述交流情况,教师帮助补充或进行修正,使知识形成系统,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法。
(3)练习反馈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练习,做到由易到难,让学生拾阶而上。要注意因材施教,防止一刀切。一般按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的层次进行,以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目的,沟通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转化为能力。
(4)总结评价
让学生对全课知识进行总结,对学法进行小结。师生共同评价本课学习情况。
在每个环节的实施中,教师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和谐的师生、充满鼓励的话语等等),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个性得到发展。
此外,可根据教材特点、班级学生特点,又从培养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更新,均有了初步成效: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起色,根据每单元后“整理和复习”的要求进行整理知识的方法也已上路。
(三)启示
实践尝试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新课堂教学结构也不例外。在这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
1.“合作参与”课堂教学结构,重视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从学会转向会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调控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促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思考学法指导,备好每一堂课,促使教师上课时必须倾听学生的每个问题,每句话;根据学生的认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结构,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