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课堂管理:时空结构探讨

中小学课堂管理:时空结构探讨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1.课堂互动类型的时间结构关于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发端于贝尔斯,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了著名的“互动行为类目系统”,费兰德斯于70年代发展了另一种“互动分析类目系统”。在课堂教学社会学中,主要分析教师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课堂控制时间的分配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非学习活动时间分配结构。(二)课堂的空间结构课堂教学的空间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中小学课堂管理:时空结构探讨

(一)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

1.课堂互动类型的时间结构

关于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发端于贝尔斯,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了著名的“互动行为类目系统”,费兰德斯于70年代发展了另一种“互动分析类目系统”。英国学者高尔顿(Galton,M.)等人的方法可能更适合于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结构。

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构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师生互动独占型,即全部时间都用于师生互动;二是师生互动主导型,即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三是混合型,即师生互动(但也占60%以上),学生互动及无互动时间均占一定比例。这表明: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由教师主宰;二是学生小组在课堂中并未成为有意义的“功能群体”,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个人,或只是班级中之一员,他们作为个体在课堂中往往是“孤独的”。

2.课堂活动类型的时间结构

关于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发源于美国学者卡罗尔(Caroll)关于学校学习模式的研究,他把时间作为学校学习的中心变量,提出就某一学习任务来说,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的函数。在教学论中,主要分析有效的教和学的时间分配。在课堂教学社会学中,主要分析教师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课堂控制时间的分配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非学习活动时间分配结构。(www.daowen.com)

(二)课堂的空间结构

课堂教学的空间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

许多学者对学生座位与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对班级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但结论不一。所谓“前排—中间效应”,是此类研究中获得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对班级的态度也更为积极。

赫特(Hurt,H.T.)曾就“空间位置”对师生交往的影响为题,对三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空间构成进行过比较研究:(1)传统形态空间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坐于前面、中间靠前位置的学生与教师、与同学间的互动较多。坐在后面、后面靠边位置学生的互动较少。(2)马蹄型态的课堂空间构成:与教师互动最多的是坐在正对面的学生,坐在最前面的学生互动最少。(3)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与教师互动的情形较为复杂,而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