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那么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所以就要培养自觉的学习习惯。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并应该怎样做?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围绕着这一主题,下面分三方面阐述:
1、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想使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何为习惯?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等等现象。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积极配合老师严格的约束和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何进行规范训练呢?
主要积极配合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如:老师说:“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翻到第10页,再拿出铅笔。”我们一定要在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行动。否则教室内的学生们将变成一盘散沙,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如,老师说:“()<5, 括号可以填哪些数?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教学时说:“一二停”, 学生就必须停下,并马上坐好,准备交流。另外,课前一定要带齐学习用具。(www.daowen.com)
(2) 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读懂数学语言。 如果要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3) 乐于表达。要有表达自信心,善于抓住一切当众说话的机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以及不同谈话内容,说恰当的话、得体的话。在课堂上能经常性地发言,在小组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地面对全班小朋友进行表演。
3、采用强化办法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规则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