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墨子理想国:科学教育思想解析

墨子理想国:科学教育思想解析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对战国教育形态的转化与再造,墨子从理论建构和实践需求的层面,阐述了墨家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核和实践方式,这一思想既呼应了时代需求,又具有自我更新的发展理念。在现实中开辟道路,建构自己的思想,这足以显示墨子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者素养。因此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自利与他利、私利与公益的价值内涵和意义空间,代表了政治社会和个体生存的深层取向和文化的实践意义。

墨子理想国:科学教育思想解析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是构成社会形态的基本元素,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质。作为承载学术文明和构建智能社会的重要平台,教育具有鲜明的历史语境和价值立场,而且教育又有明确的指导和动员功能,由此也决定了教育在国家政治意识和施政策略中的重要地位。战国是教育转折与争鸣的时代,天子失官,文化下移,民间私家教育蓬勃兴起,这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不但具有共时性的教育视角和教育理念,而且释放出若干新异的教育风格和教育内涵,私家教育表现出浓厚的学派意识、新进意识。应对战国教育形态的转化与再造,墨子从理论建构和实践需求的层面,阐述了墨家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核和实践方式,这一思想既呼应了时代需求,又具有自我更新的发展理念。墨子以兼爱来改造现实世界,采取的是人性化的拯救方式,即以文化的道德提领来推动社会性的批判与反思,从而建构富有道德理性、互容与互享的理想社会生态,这也是墨子教育思想确立的深层动力和终极价值。基于兼爱、互利的道德自觉,墨子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推动道德目标由理论到实践的有效深化,教育的切实目的就是实现利己与利人的终极价值,完成终结乱世、实现大同的治世理想。

孔子以来的儒家教育就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政治色彩,《论语·泰伯》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很明显,儒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肩负道义和政治使命的士人君子,人的存在首先是社会性的存在,而儒家教育注重引导人的内视和自省,在培养人才的实用价值和行为能力方面较显不足。相对而言,墨家教育更具人文发展和切实切用的双重导向。基于兼爱思想,墨子主张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侧重于劳动技能的培养、技术技艺的传承以及对行走经商的鼓励,甚至对节用非攻等行为的引导,都是在强调生存的意义。所以,墨子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即人自给自利的能力;其次是造就具有分财与人、互助共享发展理念的人,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墨子注重践行教育,培养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人,并将个体置于社会的共在体系中,激励个体在积极的行动中确立自身的社会价值。不可否认墨家教育思想的崇高和伟大,即便包含了某些乌托邦的想象,但墨子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和分析,也是建构在实践和历史经验之上的。在现实中开辟道路,建构自己的思想,这足以显示墨子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者素养。(www.daowen.com)

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孟子认可的是知、情、意、行合一的综合型人才,墨子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墨子将教育的起点定位为立人树人,促进造就具有自主生存能力和道德批判能力的社会人,实现教育安顿人身心的基本目标,进而实现教育对个体发展和价值提升的趋高要求,最终以自利、互利的达成来建立个体的社会和自我价值。因此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自利与他利、私利与公益的价值内涵和意义空间,代表了政治社会和个体生存的深层取向和文化的实践意义。墨子对教育的拯世和教化功能认识极为深刻,《鲁问》篇曰:“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此篇记载了墨子与吴虑关于教育问题的一段对话,此中可见墨子兴学以推仁义的大教育思想。以圣人自居的吴虑持教育无用论,认为以言教人是空洞无益、不切实用的,否定了教育以道育人、以义导行的塑人功能。对吴虑的浅薄认识,墨子采用以类推理的方法予以坚决地驳斥,墨子指出:一人之耕不足以饱天下之饥,一妇之织不足以暖天下之寒,一夫之勇不足以御三军之敌;同理,一人行义不足以除天下邪弊,正万民视听。所以墨子认为自己必须敢为人先,推行教化,以义证道,这样上可以为帝王师,矫正王公大臣的为政之失;下可以为民示范,引导匹夫役卒明理尚义。墨子把明道行义、教化万众作为一项文化建设事业去推行,这样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就会因此而确立,臣民百姓才能崇德尚义,道德社会才会逐步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