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墨子非命观:人格意识与批判精神

墨子非命观:人格意识与批判精神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墨子的天道伦理中,“非命说”意义至为重大,是墨子天志、鬼神说的支架。墨子非命的认识论已超越时代,表现出独立的人格意识和智性的批判精神,墨子崇天志、废有命,以三表法来考证天命之伪。墨子的非命观也并非与孔子的有命说截然对立,二者都建立于现实的文化背景和自家学说的结构语境,表现出积极有为的入世热情。而墨子的天志、非命观,与他的其他哲学思想紧密贯穿,显得尤为复杂缜密。

墨子非命观:人格意识与批判精神

墨子天道伦理中,“非命说”意义至为重大,是墨子天志、鬼神说的支架。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有命说大行其道,《列子·力命》篇曰:“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一切的不知和不可把握都是命运使然。墨子非命的认识论已超越时代,表现出独立的人格意识和智性的批判精神,墨子崇天志、废有命,以三表法来考证天命之伪。《非命上》中墨子从“古者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个方面,来论证天命的荒谬不实。此外,墨子还引证先王之书《仲虺之告》《太誓》《执令》《总德》以及商、夏之《诗》《书》,说明圣王所信奉的都是“非命”观,指出天命是暴王享乐废政、懒人饥寒冻馁的借口,会直接导致经济匮乏、国家覆亡,“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非命下》)。基于非命的认知思想,墨子主张事在人为,功在勤勉,鼓励世人通过“强力从事”追求衣食住行,甚至更高意义上的人生;对于“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非命下》)的慵懒之徒,墨子大加鞭挞,对其推卸责任的“吾命固将穷”之说更为不齿。

与墨子举天志、非天命的主张不同,儒家亦崇天道,却又敬畏天命,孔子以天道运行比绘人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天道流转,四时不辍,孕育滋生万物。正因为天所具有的不可知力量,儒家思想表达了对天的敬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这里体现了儒家对天命的深层敬畏和承载自觉,正是血肉之躯的有限,让人认可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但孔子对天道的体认也不是出于信仰意义上的神灵崇拜和道德说教,而是将天的彼世崇高介入此世的人性存在,寻求人类的本源以及个体生命自处的方式和原则,以构建和谐安稳的生存形态。儒家认为天命不服从人的意志,是自然的、生理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所成就的,这是真实而普遍的生命体验。孔子虽然说“五十而知天命”,但孔子也不认可必然地妥协地顺从命运,他一方面正视天命的客观存在,在人可能的认知层面去探寻天命的指向,进而以可为的形式去实现更完美的人生价值,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子认为人生的境遇,诸如进与退、富与贫、得与失不在人而在天,命是不可抗拒的。但另一方面孔子在天意与人事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执着:“孔子并未因此对生命的认知转向消极与宿命,表现在对于自己认知的道德本性之应然,以及对于上天使命禀受的使命坚持,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即是‘不惧’。最为有名的,莫如:‘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由是,孔子对‘命’既有其客观性的认知,此乃‘生死有命’,但亦有其主观性的执着与期待,此乃‘道之行或废’的价值判断与使命感,于是‘天命’之赋予虽在天,但能不能拥有却是在人。”[12]“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坚持意志很好地诠释了孔子知天命而欲有为的生存意志。(www.daowen.com)

墨子的非命观也并非与孔子的有命说截然对立,二者都建立于现实的文化背景和自家学说的结构语境,表现出积极有为的入世热情。而墨子的天志、非命观,与他的其他哲学思想紧密贯穿,显得尤为复杂缜密。“为了保障人间正义与秩序的社会可以获得实现,除了要‘非命’以外,墨子特别提出以‘天志’代‘天命’。实践‘非命’则需‘强力’,而‘强力’及‘非命’之所以可能,则系于天志,非命连接到天志的理念中,并以天志作为保障。”[13]“天欲义而恶不义。”(《天志上》)天志显示了天所欲立的方向,同时又与人的主观意志、选择取向紧密相关,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及结果。从这点上看天志优于天命,天命具有客观的注定性,不可逆转,完全否定了人主观行动的价值和意义。而天志被赋予了情感和道德的取向,其良善、正义和公平的导引为人类提供了选择和行动的归属意义,而且它将至高的奖惩权放在了人的手中,动机决定结果,人生的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意志和行为,人可以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此意义上天志成就了人欲。这就是墨子天道思想的深刻所在。“原来墨子不信命定之说,正因为他深信天志,正因为他深信鬼神能赏善而罚暴。老子和孔子都把‘天’看作自然而然的‘天行’,所以以为凡事都由天定,不可挽回。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墨子以为天志欲人兼爱,不欲人相害,又以为鬼神能赏善罚暴,所以他说能顺天之志,能中鬼之利,便可得福;不能如此,便可得祸。祸福全靠个人自己的行为,全是个人的自由意志招来的,并不由命定。若祸福都由命定,那便不做好事也可得福;不做恶事,也可得祸了。若人人都信命定之说,便没有人努力去做好事了。”[14]墨子非天命、主天志的思想赋予人生与社会更多的激情与活力,也为生存增加了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