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墨子理想国:爱与利互构伦理

墨子理想国:爱与利互构伦理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子主张兼爱爱人、爱无差等,但并不否认爱己。墨子的功利主义因其崇高的道德动机而获得了墨家弟子坚决的支持和执行。此外,墨子爱利观的正义性,不但体现为爱利双方的对等性与自愿性,而且更深层次地体认了人在社会中地位和尊严的平等,爱要均等,利要互动,是合理的利己主义。墨子平等的爱利观体现了对个体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与维护,同时墨子爱利互构、互享的功利指向,也为道德社会的建构提供了理论的参考。

墨子理想国:爱与利互构伦理

墨子主张兼爱爱人、爱无差等,但并不否认爱己。《大取》篇曰:“爱人不外已,已在所爱之中。已在所爱,爱加于已。伦列之爱已,爱人也。”爱别人自己也在爱中,无差等地爱己,就是爱人;之于大的伦理序列爱己就是爱人。“厚不外己,爱无厚薄。举己,非贤也。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爱人爱己无分厚薄,义已在其中,义包含着利人利己的内容;不义则害人害己。而且墨子提出评估义与不义的方法,就是要从行为的动机和功效辨别,是否能够达到双赢互利的效果,墨子认为爱人与爱己在志功层面是高度契合的。墨子思想的深刻性在于他已经认识到:利人是在更高价值上的利己。在《大取》篇中墨子一再申述兼爱在利人与利己上的道义统一:“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爱人之亲,若爱其亲,其类在官苟。兼爱相若,一爱相若。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兼爱之功譬如旅店之于客旅,主客皆从中获利,爱人者己亦在爱中,“兼爱相若,一爱相若”,兼爱和一爱异旨同归,犹如蛇受攻击时的首尾相救,一端之失全身俱毁,救他亦是自救。由此可见,墨子的超凡智慧和批判洞见使他的理论思想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不可否认,墨子的兼爱理论爱利并举,具有鲜明的功利和实用指向,甚至存在价值交换的立场。因此梁启超称其为“实利主义”,在其《子墨子学说》中对此进行了评议:“利也者,墨子所不讳言也,非直不讳言,且旦夕称说之不去口。质而言之,则利之一字,实墨子学说全体之纲领也。破除此义,则墨学之中坚遂陷;而其学说无一成立,此不可不察也。夫以倡兼爱、守苦行之墨子,宜若与功利派之哲学最不能相容,而统观全书,乃以此为根本的理想,不可不谓一异象也。今得以墨子所谓利者绎之。《墨子》书中,多以爱利两者并举,曰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中、下》),曰爱利万民(《尚贤中》),曰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同上),曰众利之所生何自生,从爱人利人生(《兼爱下》),曰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兼爱中》),曰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法仪》),曰天之于人,兼而爱之,兼而利之(同上),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同上),曰若见爱利国者必以告,亦犹爱利国者也(《尚同下》),诸如此类,不可枚举。以寻常学者之所解说,则言及爱之时,其目的恒在人;言及利之时,其目的恒在己,二者势不能相容,而墨子打为一丸以组织论法,是其所谓利者,殆利人非利己也。故孟子称之曰,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之所以自律及教其徒者,皆以是也。虽然,墨子之所以龂龂言利者,其目的固在利人,而所以达此目的之手段,则又因人之利己心而导之。故墨学者,实圆满之实利主义也。”[3]梁启超把墨子的功利称为“圆满之实利主义”,分析颇见深度。梁氏显然已经认识到墨子的实利和功利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己利与他利,恰恰相反,墨子的功利是以兼爱为基石,由爱而生利,而利的一体两面性(利人利己)使兼爱的普遍价值得以实现,功利在终极层面成就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即最大的公利和公益。墨子的功利主义因其崇高的道德动机而获得了墨家弟子坚决的支持和执行。由此墨子哲学思想的深邃可见一斑,墨子并不否认爱己、利己的人性本质,但同时也认识到在日渐成熟的社群建构中,单纯的个人利益并不存在,个人在实现己利中面临着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局限和障碍,出于生存本能抑或文明进化的必然选择,每一个个体要最大限度地获取己利,就要把己利与他利融合在一起达成公利,形成“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兼爱中》)的共识,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最佳的生存和共在。因此,墨子的功利主义是以利己之心建构利人世界的道德功利,是最完美的功利主义。

此外,墨子爱利观的正义性,不但体现为爱利双方的对等性与自愿性,而且更深层次地体认了人在社会中地位和尊严的平等,爱要均等,利要互动,是合理的利己主义。相对于儒家主张的差等之爱,以及荀子强调的“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国》)的等级名分意识,墨子认为这些都是专爱、私爱,不是仁爱。墨家把兼爱视为全员的道德义务,上至君王下至黎庶,皆要身体力行,践行兼爱,居上位的君王要做兼君,社会阶层中最为活跃的士人要做兼士;具体到各种社会身份的人则要做到:“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兼爱下》)兼爱是人人必须履行的行为道德原则,有爱必有利,墨子指出爱利乃是天人之道,大众皆要遵之、行之。墨子还进一步勾勒出爱利平等、生命同尊的美好蓝图:“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兼爱下》)以兼爱施诸天下,人人耳目清朗,社会风清气正,众心趋善明德,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因此墨家兼爱之道实是爱利之道、共善之道。荀子对“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的批驳,恰恰是墨子齐同平等哲学思想的高人之处。其实,往深处推究就会发现,墨子的爱利思想亦蕴含着民胞物与的人道精神,抛开人是自然主人和所有者的傲慢立场,墨子认为人在自然生态中与万物休戚与共,所以自然的产出与人类的索取要保持动态的平衡,这是保障万物并存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德敦化,大道并行,基于万物平等、物我与共的生态理念,墨子反对人欲泛滥、过度索取,主张非乐、节用和节葬,引导人类反思审视生存世界的生态链条关系,以便寻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现实路径,这也是墨子爱利观的深层意义所在。(www.daowen.com)

墨子平等的爱利观体现了对个体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与维护,同时墨子爱利互构、互享的功利指向,也为道德社会的建构提供了理论的参考。墨子学说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墨子对此充满了自信:“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贵义》)最能以勇气鼓舞我们的莫过于对自己的好评,常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但当我们真正具备这样的价值品质时,适度地赞扬自己也是一种自信的表达,而且适度的骄傲,有助于确立自身的价值,增强自我的信念,墨子确有这样的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