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墨子理想国思想建构:兼相爱、交相利的治世良方,实现共享共治

墨子理想国思想建构:兼相爱、交相利的治世良方,实现共享共治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改变民众各私其利、以邻为壑、互相贼害的局面,墨子认为必须移风易俗、再建道德,于是推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治世良方。为实现天下的共享共治、协调发展,墨子在兼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墨子认为兼爱是实现天下大治、万民衣食富足的康庄大道,兼爱世界由具有社会伦理身份的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组成。

墨子理想国思想建构:兼相爱、交相利的治世良方,实现共享共治

从兼爱价值观出发,墨子认为人具有平等的生存权,“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尚贤中》),生而为人尊卑无别,“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尚贤下》),在生存层面人的需求也是一致的。面对战国乱局,墨子把攻人之国、篡人之家、贼人之身的社会乱象归咎于“不相爱”,“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兼爱中》)。墨子说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的产生都起自不相爱。为改变民众各私其利、以邻为壑、互相贼害的局面,墨子认为必须移风易俗、再建道德,于是推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治世良方。墨子认为兼相爱则必然交相利,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协和,如此天下和和,万民融融。因此墨子大力推行兼爱,《兼爱中》云:“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认为天下的富足、治平在于兼相爱、交相利,他还把自己的爱利观提升到了圣王之法、治世之道的高位。为实现天下的共享共治、协调发展,墨子在兼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非攻”的主张。“非攻”不仅是一种国家外交理念,还是墨子人际相处的原则,墨子反对“亏人自利”,认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非攻上》),“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兼爱上》)。相爱与非攻是墨子生存伦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人类生存平等的必由之路。

孔子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孟子亦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但孟子又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孟子·尽心上》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主张推己及人、由人及物的爱利关系,可见儒家虽笃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论语·学而》)的道德原则,但仍存在礼仪、礼法上的亲疏等级差别。基于此,孟子才斥责墨子的兼爱是“无君无父”。但墨子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惠臣忠的儒家伦理原则亦然认同,墨子亦赞同忠孝人格,在《兼爱上》云:“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墨子认为人伦关系的失序和亲情的缺失是乱家乱国的源头,所以墨子的兼爱伦理是施之于家国和一切人际关系的。但墨子提倡兼爱,要做到爱无差等、无差别,“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兼爱下》)墨子认为天下大利生于兼爱,天下大害皆由别(相恶)而出,因而墨子提出要“兼以易别”、消除差等。《兼爱下》篇曰:“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墨子认为兼爱是实现天下大治、万民衣食富足的康庄大道,兼爱世界由具有社会伦理身份的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组成。墨子的这种身份称谓不仅体现了他们在道德身份上的对等与平衡,还确定了他们所负有的社会以及家庭责任。(www.daowen.com)

“在墨学中,‘爱’的正义与‘兼’的平等是形影相依、高度统一的。在‘兼爱’一词中,如果说‘兼爱’之‘爱’蕴含着一种正义理想的人文情怀,那么以‘兼’形容‘爱’,则合成一个与儒家‘仁爱’相对的‘兼爱’概念,显现出一种诠释正义的平等精神。在墨家看来,爱之所以是一种面向全体人的普遍法则,正因为天对人‘兼而有之’,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生而平等。”[2]兼相爱、交相利是对生存平等观念的事实建构,施诸人返诸己,行动的道德意义在人我之间同质互构。墨子的伦理思想包含着完整的生命哲学,阐释了群体功利与个人利益的联动关系,爱人以成爱己,利人以成利己,个体不可能独立地主宰或建立自己的利益空间,“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兼爱中》),“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因此爱与被爱、憎与被憎,具有平等的置换空间。墨子爱人如己、利人而行的道德伦理,在先秦时代并未得到认可,时人视之为“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根本不可行。但墨子认为兼爱推行之难在于“特君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兼爱中》),执行的障碍在于居上位者不以兼爱行政,士人阶层也不以兼爱督行,故缺少执行的权力意志和践行的道德自觉,如果君王、臣民都能以大禹排渠治水、文王治理西土、武王祭祀泰山一样的爱民精神来推行兼爱,则兼爱之道何往而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