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但是请记住,儿童不是可以用规则教得好的,因为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你认为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就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就能自然而然发生作用了。不过我在这里还有两点要提醒一下。第一,你让他们练习所要养成的习惯的时候,要和颜悦色地进行劝导,提醒他们,而不可声色俱厉地责备他们,好像他们是故意违犯似的。第二,还应该注意的一件事是,不要试图一下子培养过多的习惯,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搞得昏头胀脑,反而一种都培养不成。要等某一件事情经过经常的练习、变得容易自然、他们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来之后,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
这种以反复的实践来教导儿童的方法并不要儿童去死记规则,而是在导师的监督指导下让儿童反复地做同一种行为,直至儿童养成做好那种行为的习惯。无论从哪方面考虑,这种方法都有很多优点,可是它竟这样被人忽视,我真是觉得奇怪(假如可以对任何不良习惯感到奇怪的话)。现在我顺便再提一点它的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知道,要儿童去做的事情是否适合于他的能力,是否适合于他的天资与禀赋;因为正确的教育还应当考虑到这些东西。我们不应该希望完全改变儿童的本性,我们无法把天性欢乐的人变得郁郁寡欢或者把天性忧郁的人变得愉快乐天、而同时却不对他们造成损害。上帝在人类的精神上面印上了特定的品质,那些品质如同他们的外形一样,也许可以稍微改变一点点,但是很难把它们改成一个相反的样子。
所以,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并且应该经常试试,看他们做什么事情比较容易,什么事情比较适合于他们;应当看看他们天生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这块材料怎样才可得到改进,适合于做什么;也就是说,他应当考虑儿童缺的是什么,所缺的东西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努力去获得,通过实践去吸收,并且值不值得去努力。因为在许多情形之下,我们所能做的或者应该做的,乃在于尽量利用儿童的天赋,在于防止这种天赋所最易产生的恶行与过失,并把它的各种优点全部发掘出来。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白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揉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矫揉造作,起因于管理与教导和一种不能没有教养的感觉;它想改正本性中的缺点,并且总是具有一个值得称赞的目的,即取悦别人,尽管它总是达不到这一目的;它越是劳心费神地去装出优雅的举止,它离优雅的举止便越远。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我们越该提防它,因为它正是教育所产生的毛病;这的确是一种走入了歧途的教育,但是青年人或者由于自己的过错,或者由于周围的人行为不端,却常常受到这种教育。
优雅的态度永远讨人喜欢,但只要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优雅的举止在于永远自然而然地在恰当的场合做恰当的事。我们遇到一个温文尔雅、友善殷勤的人,是没有不高兴的。一个落落大方、能够控制自己和自己的一切行为、不粗俗狭隘、不孤高傲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的人,是没有人不喜爱的。从这种完善的心灵所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行为,由于是心灵的真实标记,当然也会使我们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既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就不能不是从容自如、毫不勉强做作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美,这种美通过一些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使他们的所作所为光彩照人,凡是和他们接近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他们经过不断的练习,把自己的举止陶冶好了,在与人交往时,由于生性或习惯,有礼貌、尊重别人、表现自如,看上去毫无人为雕琢的迹象,而是自然而然地出自于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素质。(www.daowen.com)
反之,矫揉造作是对于本应真纯自如的事情的一种拙劣的勉强的模仿,缺乏那种自然的美;因为,在矫揉造作之中外表的行为与内在的心灵总是不相符合的,表现有二:第一,一个人实际并没有某种性情,却要装腔作势,竭力在外表上装出这种性情;但是这种勉强做作是会自行暴露的;例如有些人有时候实际上并无悲哀、愉快、或慈爱的心态,却偏要装出一副悲哀、愉快或慈爱的神气。
第二,有时候他们并不装腔作势、假充具有某种性情,但却用一些与自己不相称的举止来表达自己所具有的性情;比如他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各种勉强的动作、言行或容貌,其本来的目的虽然是在向对方表示尊重或礼貌,或者表示自己的满意或舒适,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是自然的或真实的表露,而是他们内心的某种缺陷或错误的表露。这种情形,大都是因为他们只知道模仿别人,却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行为之中哪一部分是优雅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性格中所特有的。一切矫揉造作,无论它的方式如何,总是令人讨厌的;因为我们生来憎恶一切假冒的事物、谴责那些只能以假装的态度去博取别人欢心的人。
率真的不加造作的本性,任其自然,要比人为的丑态和那些刻意的怪样好得多。缺乏成就,或者行为方面有某种缺陷、举止不能达到十分优雅的境界,通常不至于被人注意、遭人指责。但是我们的举止中无论哪一部分有了矫揉造作的成分,那就等于给我们自己的缺点点上了一枝蜡烛,结果一定被人注意,不是认为我们没见识,就是认为我们不真诚。这种情形,做导师的人应该特别提防,因为,正如我上面所说,犯矫揉造作的毛病,大都是那些冒充有教养、不愿被人认为自己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的人,此外很少有别种人,这是一种习得的丑态,起因于错误的教育;假如我没有弄错的话,它常常是起因于导师的懒惰,他们只是定出规则,提出范例,却不把他们的教导与练习相结合,没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监督之下重复某种行为,以便改正其中失礼和做作的成分,使那种行为成为良好的习惯而运用自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