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随机振动循环都对累积损伤具有贡献,当总的累积损伤达到100%时就表示发生了失效,并且随机疲劳和确定性疲劳分析在理论上是相同的。对于恒定应力幅的周期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历程,波动应力的每次循环都会在材料中产生小的变化,从而产生微小裂缝并不断发展。应力幅值越大,每经过一次循环裂缝增长得就越快越多。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加,累积损伤不断增多,直至发生失效。对于恒定应力幅,疲劳失效允许的循环次数是按材料的疲劳(S-N)曲线进行确定的。一般工程材料的S-N曲线是对数S-N曲线,在坐标图上近似为一条直线,近似的数学公式为:
NSb=c (13-1)
其中,N为应力幅对应的最大循环次数;S为应力幅;b为对于大多数材料,取值范围在5~20之间的常数;c为常数,其值取决于材料的性质。
当应力历程是随机过程而不是固定幅值时,疲劳计算相对比较复杂困难,但已经有许多种处理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其中的两种方法:①Steinberg提出的比较简化方法,即三区间法,它广泛用于航天电子工业中;(2)Crandall和Mark提出的更精确的方法,即基于随机振动结果的Miner方法。像Miner定律的线性累积损伤假设一样,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固定振幅的,假定应力幅循环了n次时,消耗了材料疲劳寿命的n/N部分,而其他应力水平的循环也以相同方式对材料产生部分损伤。如果应力幅Si的循环次数ni没有达到对应的许可次数Ni,那么产生的累积损伤为:
当D=1时,表示疲劳寿命已经耗尽,预测发生了疲劳破坏。考虑到该假设的不精确性和缺点,有时也假设累积损伤D为小于1的常数时也会发生疲劳破坏。
Crandall和Mark提出的基于随机振动结果的Miner方法的假设前提是一个典型的窄带随机过程。随机过程中应力幅在每次循环下的大小不一致,从而对总体累积损伤的贡献也就大小不一致。假定随机过程的时刻T对应的总体累积损伤为D(T),当T=TF时总体损伤达到1并预测疲劳发生。
假定ν0+表示单位时间内正交零点的平均数目(即频率),那么在时间T内循环的数目为ν0+T,对应的总体损伤期望值为:
其中,p(a)da表示幅值在a和a+da间的循环部分次数;p(a)为应力幅值的峰值概率密度;N(a)为幅值a所对应的允许循环次数。
期望的损伤是基于峰值的分布p(a)。对于正态分布数据,峰值满足瑞利(Rayleigh)分布,这样将上式中p(a)换成瑞利密度函数,利用S-N关系式替换N(a),那么总体损伤期望值变成:
其中,为χ(gamma)函数;b与c为前面讲述的疲劳曲线公式中的常数。另外,Steinberg提出了更加简单的基于高斯分布的三区间法,它表示:68.3%的时间应力值在-1σ~+1σ之间;
95.4%的时间应力值在-2σ~+2σ之间;
99.73%的时间应力值在-3σ~+3σ之间。
因而,在利用Miner定律进行疲劳计算时,可以将应力可以处理成3个区间:(www.daowen.com)
应力区间发生的时间
-1σ~+1σ68.3%的时间;
-2σ~+2σ27.1%的时间;
-3σ~+3σ4.33%的时间;
该方法的前提是,大于3σ的应力仅仅发生在(100-99.73)0.27%的时间内,假定它们不造成任何损伤。这样,利用Miner定律进行疲劳计算,总体损伤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n1σ为等于或低于1σ水平的实际循环数目(0.6831ν0+T);n2σ为等于或低于2σ水平的实际循环数目(0.271ν0+T);n3σ为等于或低于3σ水平的实际循环数目(0.0433ν0+T);N1σ、N2σ、N3σ为根据疲劳曲线查得的1σ、2σ和3σ应力水平分别对应许可循环的次数。
利用1σ、2σ和3σ应力和统计平均频率计算随机疲劳是一个有效的过程。注意,统计平均频率等于载荷步4除以载荷步3结果的商。这样随机疲劳计算的一般过程是:
1)计算感兴趣应力分量的统计平均频率(应力速度/应力)。
2)假定68%的时间处于1σ水平,(95.73-68)27.45%的时间处于2σ水平,(99.73-95.45)4.33%的时间处于3σ水平。
3)基于期望(工作)寿命和统计平均频率,计算1σ,2σ和3σ水平下的循环次数。
4)基于S-N曲线计算疲劳寿命使用系数。
注意: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如何利用ANSYS随机振动结果进行随机疲劳计算,仅仅介绍了部分应用途径,用户还可以根据其他随机振动疲劳计算理论进行计算,这里不一一罗列。在ANSYS中不能直接实现上述计算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