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ANSYS13.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实战

ANSYS13.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实战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建立非簧载质量单元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 Numbered|Thru Nodes操作后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2,单击OK。

ANSYS13.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实战

1.定义文件名

GUI: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

操作后弹出一个对话框,在输入栏中输入Suspensionr,单击OK。

2.定义单元和属性

(1)定义单元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操作后弹出对话框,单击Add,在弹出对话框的左边选择MASS,然后在右边选择三维mass21单元,单击Apply;继续在对话框左边选择Combination,然后在右边选择Sping-damper12单元,单击OK。

(2)定义单元属性

在单元类型对话框中选择MASS21,单击Options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关键字K3为二维w/orotiner(含义是质量单元21为二维平面单元且不包含转动自由度)单击OK;在单元类型对话框中选择COMBIN14,单击Options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关键字K2为Longitude UY DOF(含义为弹簧阻尼单元14为一维单元且只有UY一个自由度),单击OK,然后单击Close。

(3)定义实常数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Ad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ASS21,单击OK,在对话框中输入MASS=500,单击OK;继续单击Add,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MASS21,单击OK,在对话框中输入MASS=60,单击OK;继续单击Add,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COMBIN14,单击OK,在对话框中输入K=30000,CV1=2000,单击OK;继续单击Add,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COMBIN14,单击OK,在对话框中输入K=300000,单击OK,然后单击Close。

3.建立有限元模型

(1)定义节点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Nodes|In Active CS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NODE=1,X=0,Y=0,单击Apply;继续输入NODE=2,X=0,Y=0.18,单击Apply;继续输入NODE=3,X=0,Y=0.4,单击OK。

(2)建立轮胎单元

1)设置单元属性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 Attributes

在弹出的单元属性对话框的TYPE选项中,选择COMBIN14,在REAL选项中,选择4,其他保持默认值,单击OK。

2)建立轮胎单元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 Numbered|Thru Nodes

操作后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1和节点2,单击OK。

(2)建立非簧载质量单元

1)设置单元属性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 Attributes

在弹出的单元属性对话框的TYPE选项中,选择MASS21,在REAL选项中,选择2,其他保持默认值,单击OK。

2)建立非簧载质量单元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 Numbered|Thru Nodes

操作后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2,单击OK。

(3)建立悬架单元

1)设置单元属性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 Attributes

在弹出的单元属性对话框TYPE选项中,选择COMBIN14,在REAL选项中,选择3,其他保持默认值,单击OK。

2)建立悬架单元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 Numbered|Thru Nodes

操作后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2和节点3,单击OK。

(4)建立簧载质量单元

1)设置单元属性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 Attributes

在弹出的单元属性对话框中的TYPE选项中,选择MASS21,在REAL选项中,选择1,其他保持默认值,单击OK。

2)建立非簧载质量单元(www.daowen.com)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 Numbered|Thru Nodes

操作后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3,单击OK。

4.设置求解条件

(1)展开求解菜单

GUI:Main Menu|Solution|Unabridged Menu

(2)定义求解类型

GUI: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Harmonic,含义为进行谐响应问题求解。

(3)设置谐响应分析选项。

GUI: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

操作后弹出谐响应分析(Harmonic Analysis)对话框,在HROPT选项中设置求解方法为完全法Full,其他选项保持默认设置,单击OK,保持弹出对话框的默认设置,单击OK。

5.定义边界条件

GUI:Main Menu|Preprocessor|Loads|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

操作后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1,单击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Labs2为UY,即约束竖直方向的自由度,设置VALUE为0.006,含义为载荷的实部为0.006,设置VALUE2为0,含义载荷的虚部为0,这样可以保证载荷的初始相位角为0。

6.定义载荷步选项

(1)定义输出每一个子步

GUI: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DB/Results File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FREQ选项设置Every substep,单击OK。

(2)定义求解频率范围

GUI: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Freq and Substps

在弹出对话框中的HARFQR选项中输入0和50,在NSUBST选项中输入500,含义为求解频率从0Hz到50Hz每隔0.1HZ求解一次,KBC选项中选择Ramped,单击OK。

7.进行求解

GUI:Main Menu|Solution|Current LS

操作后弹出求解对话框,单击OK,然后单击Yes。

8.后处理

(1)进入时间历程后处理器,并打开时间历程变量观察器

GUI:Main Menu|TimeHist PostPro

(2)观察节点2的UY随频率的变化规律

1)设置图的输出格式。

GUI: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Graphs|Modify Axes

在弹出对话框中的X-axis label选项中输入Frequency,在Y-axis label选项中输入Amplitude,在Axis number size face中输入1.9来设置图中坐标轴的字体,单击OK。

2)单击时间历程变量观察器中的,在弹出的对话框Result Item选项中选择DOF Solution|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在Result Item Properties选项中的Variable Name中输入NODE2,单击OK,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2,单击OK。

3)选择时间历程变量观察器中变量列表中的NODE2,然后单击978-7-111-35546-5-Chapter12-7.jpg,则可观察到其幅值和频率的关系,如图12-6所示。

(3)观察节点3的UY随频率的变化规律

1)单击时间历程变量观察器中的978-7-111-35546-5-Chapter12-8.jpg,在弹出的对话框Result Item选项中选择DOFSolution|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在Result Item Properties选项的Variable Name中输入NODE3,单击OK,弹出拾取对话框,拾取节点3,单击OK。

2)选择时间历程变量观察器中变量列表中的NODE3,然后单击,则可观察到其幅值和频率的关系,如图12-7所示。

978-7-111-35546-5-Chapter12-9.jpg

图12-6 节点2的Y方向位移与频率关系

978-7-111-35546-5-Chapter12-10.jpg

图12-7 节点3的Y方向位移与频率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