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标》(2011年版)明确了“关注学科综合,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这是音乐课程人文属性的重要体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内容的设计强调听(音乐)、看(图片)、读(文字解释)、做(模仿动作、节奏、旋律等)、辨(特点)等综合手段的运用。注重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时代背景的结合以及基础常识的普及。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呈现方式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音乐课,在突出强调自身美育功能的同时,也肩负着国家、社会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使命。在音乐中了解社会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育和德育。
(1)单元主题显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关爱我们的地球》(广西版14)、《七子之歌——澳门》(人音版13)、《五环旗下你我他》(湘版7)等。
音乐教师可借助对音乐情景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中通过设立情景来加深音乐的教学效果,既能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又能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正确三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例如在国歌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场景视频,借助天安门的升旗场景来建立一种庄严肃穆的国歌氛围,让学生在升国旗的严肃氛围中一同唱响国歌,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来增强学生对国旗的尊重感和心理上为祖国而自豪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其思想水平。
(2)单元内部的栏目设计显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反映。例如:“你在磁带、CD或电视、广播中听到、看到过与下面图片(附风景照片)感觉相同的音乐作品吗?搜集一些音像资料并介绍给同学。”(苏版7,33)
(3)与地方特色结合。例如:“我的家乡东北好”单元,设计“振兴老工业基地”栏目,地方时事与文化传统结合呈现。(辽海版5,47)
(4)音乐与民俗、节日。例如:《民族的节日》单元,结合不同的音乐作品介绍泼水节、塔吉克族节日、火把节、那达慕等节日。(人教版7,16)呈现植树节等节日。(西师版6,34)
(5)音乐与传统文化,如十二生肖、龙舟赛,(花城版14,11)学打霸王鞭。(湘版5,45)
(6)音乐与时代。例如:
“这首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很快唱遍全球,5000万美元收入,全部用于援助非洲灾民。”(人音版15,9)
“《流水》已随宇宙探测器飞出地球,在太空中奏响,到银河系寻找知音去了。”(湘版13,45)
“结合歌曲《希望的田野》,介绍农学专家袁隆平。”(苏版14,47)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呈现方式
借助文学、诗词、美术、舞蹈等多种姊妹艺术手段,音乐课标教材构建以音乐为主线的学科综合,形成以音乐为核心的具有多元化和整合性的教学内容。
1.与舞蹈、动作结合
低年级强调“舞”(包括集体舞)、“律动”,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如音乐与戏剧、歌舞表演、绘画等,符合儿童形象思维活跃、易动、注意力时间短的心理特征。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段,教材收录、编排了不同时期的舞曲和舞剧选段,启发舞蹈创编。
2.与文学结合
(1)体验歌词,创编诗歌。例如:
欣赏歌曲《母亲河》,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背诵与黄河、长江有关的诗句。”(湖北版11,14)
欣赏《星空》(钢琴独奏),提示:“选择一首小诗,在乐曲《星空》的伴奏下朗诵。”(人教版5,42)
歌曲《七子之歌》引言:“‘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组诗《七子之歌——澳门》中每一句结尾的诗句。”(花城版14,8)
(2)故事性歌曲的创编、选录,多选取儿童熟悉的传统经典故事,如《国王的新衣》《丑小鸭》《守株待兔》《东郭先生》《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3)选录一些谜语类的歌曲,并启发收集谜语,如《猜调》(多版本选用)。
(4)呈现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例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名句,在听赏此曲时你有这种感受吗?”(湘版13,34)
(5)中国传统音乐的乐谱旁附古代诗词或中国画。例如:《月亮颂》单元,选录中国传统乐曲《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附栏目“听乐吟诗赏画”,选录了杜甫、王维、张九龄、杜牧关于月亮的古诗句,另附南宋夏圭的《松溪泛月图》。(人教版17)
(6)音乐故事、音乐成语。例如:湘版初中教材在封二设计“中国古代音乐成语故事”系列栏目,运用图画和文字,解释“高山流水”“滥竽充数”“四面楚歌”“余音绕梁”“声振林木”“曲高和寡”等著名音乐成语故事。
3.与绘画、书法结合(www.daowen.com)
由学生完成图画,往往和音乐听赏的内容相连,视听一体。例如:
《动画城》栏目,提示:“画一个你喜爱的动画人物。”(人教版5,24)
多套音乐课标教材还选录了毛泽东以及历代书法大师的书法作品。
4.与影视、戏剧结合
例如:动画片《白雪公主》序奏音乐。(沿海版7,28)音乐与民间传说:民间舞剧音乐片段《宝莲灯》。(广西版9,48)
有的版本设计有影视音乐单元或专栏,在影视剧剧情图片中呈现经典影视音乐,介绍相关音乐知识,如《荧屏乐声》(人音版13),为电视栏目选配音乐(湘版16,22),引导体验电视剧片头音乐与剧情的关系。(湘版16,22)
5.与戏曲、曲艺结合
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戏曲是国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利用戏曲特色元素拓展音乐创作空间,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表达,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与时代魅力。《说唱脸谱》是戏曲知识的启蒙歌,基于京剧旋律与唱腔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亦戏亦歌,对中小学生而言,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唤醒中小学生的生命光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戏曲音乐的选材一般从现代戏、戏歌或流传特别广泛的唱段开始,逐渐扩展,介绍剧种、行当、脸谱、唱腔、伴奏乐器、术语等知识(高中阶段进入经典唱段、剧目的赏析与实践)。例如:《黄桷树高又高》(数快板)(西师版5,12);《学戏曲》单元,介绍锣鼓经、脸谱、身段表演、伴奏乐器、经典唱腔片段等。(西师版7,30)
(三)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呈现方式
在音乐体验中获得历史、地理知识,体现了音乐观历史之盛衰的功能,音乐与体育、网络、建筑等广泛地结合,展现了音乐特有的黏合性特点。音乐与艺术以外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反复强调了一个事实:音乐无处不在。
1.音乐与体育结合,如韵律操、进行曲等
例如:创编武打节奏。(沪版9,7)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湘版13,40)。
2.音乐与网络媒体结合
提示音乐网站或模拟音乐网站,引导学生自学与探究。例如:
“关于‘休止符’,请你翻阅第54页的‘音乐网站’,那里有详细的介绍。”(沿海版9,3)
“在教材上呈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网页。”(辽海版14,17和35)
3.音乐与建筑结合
例如: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提示:“你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吗?哪个古代建筑具有回声效果呢?”(湖北版11,6)
“通过建筑(巴黎圣母院)的造型联想音乐(《春之声圆舞曲》)的曲式结构。”(苏版14,10)
4.音乐与地理、历史结合
例如:歌唱《哦!黄河》,提示:“请说说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流经哪些地区?从哪里入海?”(湖北版11,11)
“试着在地图上找一找‘七子’的地理位置,查一查他们是在何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又是何时回归祖国的?”(人音版13,9)
欣赏《儿童团放哨歌》,提示:“请收集几首抗日儿童歌曲,分小组以联唱的形式进行情景表演。”(西师版10,32)
5.音乐与天文结合
如《行星组曲》《和我们一起去探秘吧》。(苏版18,12)
6.音乐与其他结合
例如:《竹韵飘香》单元,介绍竹制乐器、以竹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呈现郑板桥有关竹的诗句和绘画作品。(广西版9,21)介绍邮票中的歌舞活动。(湘版16,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