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为了培养优秀人才,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很注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儿童很容易施展自己的创造潜能。在提倡音乐课程审美价值的音乐课标教材中,创造价值与审美价值紧密关联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音乐创造提供了音乐课程审美实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音乐审美的感性积累又成为决定音乐课程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课标教材中,集中体现课程创造价值的就是“创造”领域。
(一)音乐创造教学的意义
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看,我们需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他们肩负着使祖国繁荣富强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具有抱负远大、思维敏捷流畅、想象力丰富并有独创性、不怕困难和失败、不因循守旧等特点。音乐创造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紧密相连的。所以,它并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
从音乐创造教学的直接意义看,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形象思维、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然而,在普通中小学里进行音乐创造教学,往往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
人们为什么会对音乐创造教学有一种神秘感呢?我想,大概有下述几个理由。
第一,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们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他们在事业上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卓有成效的创作业绩以及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一方面令世人钦佩、赞誉,另一方面又使人产生只有具备音乐天才的人才有可能登上作曲家宝座的错觉。他们认为作曲不是凡人的劳动,因而也就不敢奢望作曲。
第二,作曲确实需要掌握许多音乐创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创作技巧。可是,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恰恰是许多音乐老师的薄弱环节。他们自己就不敢涉足于音乐创作,又怎能期望他们去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作的奥秘呢?
第三,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把音乐创作置于音乐教学的内容之外。因此,人们习惯地认为:音乐创作超出了音乐课的范畴。他们之所以如此认识,是因为它太“高深”,不是普通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于是,面对音乐创作,他们也只好望洋兴叹了。
然而,中小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我想,结论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在儿童时期,人们就已经具备了这种欲望和能力。莫扎特5岁作曲,贝多芬11岁显露即兴演奏钢琴的才能,肖斯塔科维奇19岁发表他的《第一交响曲》,我国作曲家施光南14岁创作了《劳动小唱》《懒惰的杜尼亚》等大量歌曲……这些事实充分说明:青少年具备音乐创作的欲望和能力。
既然说青少年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那又该怎样破除他们在音乐创作上的神秘感呢?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当前的世界,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她应有的重要地位,就必须有雄厚的国力做基础。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培养人才的水平。教育越发达,高素质的人才越多、越普及,国力也就越强。普通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包括普通中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其次,要使学生相信他们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为此,老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去鼓励、教育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同时,在教学中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创作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进而对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产生信心。
最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在这方面,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投入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活动中,尽力发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上的优点并予以适当的鼓励。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理想的“作品”来。可能的话,还可在同学中予以推广。这样,学生不仅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也会在成功中得到乐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开发、培养与提高。
(二)音乐创造教学中的美育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思想都较为稚嫩,对事物的认知大多都根据其是否好玩、有趣或单纯的好奇。这对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美育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通过有趣的音乐课堂形式,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投入程度,使其在开心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教师根据自身对美育教育的理解,从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灌输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中小学音乐教师应选择在合适的游戏环节中开展音乐知识的普及和引导,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帮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接受美学教育,更好地理解美和认识美。
例如音乐教师在讲解四分、八分音符课程中,首先需要对音乐分辨类型进行讲授,此时教师可以以中小学音乐教材上的音乐实例进行截取,挑选出典型的节奏型片段,并将其在黑板上以类型组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对节奏型的乐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型之间的特征和区别。随后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对事先准备好的素材进行演奏,让学生分辨教师演示的是哪个节奏型。游戏的设置需要有难度梯度,较高的难度会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参加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初期演奏单一的节奏型,通过多次的演奏让学生辨认,在学生逐渐适应单一节奏型后,游戏的难度可以梯度增加,教师一次演示多组节奏型,并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对正确回答出节奏型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加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音律之美的认知。
教师的演示游戏结束后,可以挑选学生进行节奏型的创编游戏,根据教师挑选出的节奏型,学生发挥想象进行顺序的编排,挑选学生编排的节奏型不可以重复,这就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个锻炼的过程,在最后的环节可以邀请学生对于他们编排的节奏型进行演奏,通过节奏型的连连看式的游戏创编,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记忆这些节奏型,同时还可以在教材内选取自己喜爱的片段进行游戏的延续,编排完成后的展示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加游戏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探索音响与音乐的呈现方式
对声音的探索,尤其是对自然音响的创造和探索是音乐课标教材的一大亮点。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鼓励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更拓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语言,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1)自制乐器进行创造。例如:
“趣味小乐队”,提示:“试一试,用做好的乐器伴奏,大家一起来表演《吹芦笙》。”(广西版5,19)
(2)寻找生活中的音响,如《多彩的声音》。(湖北版1,5)
(四)即兴编创的呈现方式
即兴是音乐创作的内容,也是学习音乐的特殊的探索性方法。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中,即兴编创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实现其创造性教学的有效手段。音乐课标教材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经验,通过即兴编创的方法,启发学生富于情感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即兴编创的呈现方式有以下2种。
(1)尝试设计一些用打击乐即兴编故事的练习,如《狼来了》。(沿海版3,36)
(2)即兴唱、奏、表演。例如:
“随录音学会歌曲《卖汤圆》后,可由一名同学自告奋勇进行即兴表演。全班同学边敲击乐器边歌唱。节奏型由全班同学编配或即兴敲击。”(沿海版8,9)
“现代舞蹈创始人邓肯认为‘舞蹈来源于自然’。她经常用《春之歌》的乐曲为即兴舞蹈伴奏。请来试试吧!”(苏版9,15)
“根据故事和音乐(《卖火柴的小女孩》)创编音乐情景剧,并演一演。你还能创编其他形式的剧目进行表演吗?”(广西版9,51)
(五)创作实践的呈现方式
创作实践的呈现方式有以下13种。
(1)编创节奏。例如:
“读一读贝壳上的节奏,按2/4拍创编4小节节奏,拍一拍。你能编出多少个不同的节奏短句呢?”(河北版6,18)
(2)为节奏配音高。例如:
“请按下面的节奏,填上唱名,再唱一唱。(下附2/4拍节奏4小节)”(湖北版6,26)
(3)节奏对比。例如:
“按要求创编两条不同的节奏型——紧密的、宽松的。(下附节奏提示)”(湖北版8,29)
(4)旋律创作由有三个音的编创开始,各版本选择的音程、顺序不尽相同。例如:(www.daowen.com)
由三个音mi、sol、la的编创开始。学习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后,感受到歌曲的主干音mi、sol、la构成了蒙古音乐的特色,然后提示:“用mi、sol、la三个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或吹一吹。”(人音版5,9)
欣赏《我的家乡日喀则》,提示:“学着用1(do)、3(mi)、5(sol)三个音写一句自己谱的歌。”(苏版5,10)
(5)用提示的音阶、旋律线创编旋律。例如:
“《茉莉花》《春耕曲》《杨柳青》这三首歌曲只有‘1’‘2’‘3’‘5’…‘6’五个音。请你试用这五个音编写一段旋律,再有表情地为同学演唱。”(广西版9,41)
“按照箭头提示的方向(旋律上行、下行、平行)创编旋律,唱一唱。”(河北版7,34)
(6)接龙游戏。例如:
“用‘do、re、mi、sol、la’五音作曲调接龙。”(人音版5,23)
口琴间的接龙吹奏——“请同学们吹奏接龙游戏,看谁接得又快又好。”(河北版8,9)
(7)旋律连线、旋律填空。例如:
“请为小蜜蜂设计飞舞路线,并按路线将花朵上的旋律连起来唱一唱。”(河北版5,36)
“选择旋律填空,比一比,哪一条恰当?(附两条旋律,分别结束在do和fa音上。)”(西师版7,23)
(8)命题创编。例如:
设计山泉、小溪、大河主题的三条节奏,提示:“配上do、re、mi,唱一唱,奏一奏。”(人教版5,11)
“以郊游内容作自由命题,用各种表现手法编创音乐(音响),并画出你创作的图谱。”(人音版8,38)
(9)提示、选择调式主音。例如:
“跟琴唱一唱,选择恰当的音填入(末小节)括号内。(下附微调式、宫调式旋律各一条,提供do和sol选项)”(人音版8,17)
“这是一首F调的歌曲,你能找找它的主音do吗?”(湖北版10,29)
(10)改变。例如:
“改变旋律的音高(不改变节奏),组成新的乐句。”(沿海版9,27)
(11)创编伴奏、前奏、间奏。例如:
“请自编组合节奏为歌曲(《绿色的祖国》)伴奏。(下附3种节奏型)”(湖北版7,42)
“试在歌曲色块处,加入你喜欢的节奏音型。”(广西版7,45)
(12)给诗(歌词)配上曲调。例如:
“创编一句祝贺北京申奥成功的歌词,配上曲调,唱一唱。”(湖北版18,27)
(13)提示、指定创编方法。例如:
“同头换尾,呈现(《春游》)。”(苏版10,11)
“为2小节旋律创作两个小变奏。”(人音版14,29)
(六)“创造”的分学段呈现
1.1—2年级(1—4册,小学低年级学段)
音乐课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循序渐进的音乐创造训练的设计。低年级通常以即兴形式展开,如填写歌词(1小节)、编故事、即兴舞蹈、编创声势等。另外,通过手工制作、创编图画等手段培养创造的兴趣。
为有音高、节奏的音乐创作做准备,这一阶段的即兴创编强调舞蹈、声势、表演角色等,舞蹈在低年级有图片辅助训练(高年级过渡到创编和即兴创编)。
2.3—6年级(5—12册,小学中、高年级学段)
完成简短的为节奏配音,用指定的音(音阶)或歌词创编(编唱)旋律,体验旋律的重复、上行、下行、模进等创作手法和调式主音。初步掌握乐句的划分、排列规律。
即兴创编逐渐向音乐本体过渡,内容设计增多,结合表现、鉴赏领域进行,呈现方式多样。
3.7—9年级(13—18册,初中学段)
能够完成较长(8小节以上)的音乐创作或音乐片段;能够按照要求使用变奏、“鱼咬尾”、同头换尾、加花、回旋等手法创作旋律。能够为故事、诗歌、场景选配背景音乐,设计演唱方案;能够根据主题编写旋律。
即兴创编长度增加,创编的知识性要求逐渐明确、增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