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审美方法:多角度聆听与音乐会欣赏

音乐审美方法:多角度聆听与音乐会欣赏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角度地聆听是欣赏音乐的重要方法。较之仅从一个角度去聆听音乐能更全面、更立体地接受音乐美。在反复聆听法中,应根据上述情况作不同的调整,亦即,自己不熟悉的音乐作品,应反复聆听,以至于喜欢和热爱它,使自己的音乐审美范围逐步扩大。音乐会欣赏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参加音乐会的形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会欣赏常常是审美主体的一种不由自主的期待。

音乐审美方法:多角度聆听与音乐会欣赏

(一)基本方法——多听与反复聆听

多听,也就是要多听各种各样的不同形式的音乐,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多听的方法: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也不受内容的制约,只要是音乐音响,便可拿来欣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鉴赏力。

多角度地聆听是欣赏音乐的重要方法。比较不同的音乐版本,既可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与作曲家的创造进行比较,又可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上的创造特色,对作品做到从整体到细节准确把握。对音响器材上的侧重,对惯于只注重音乐而不注意音响效果的欣赏者来说,可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上述几种角度的结合应用,可以使欣赏者获得丰富的美感和不同的精神享受。较之仅从一个角度去聆听音乐能更全面、更立体地接受音乐美。

反复聆听是获得音乐美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音乐是用音符为其物质材料的,它具有一种不确定性,不像文字语言具有确切的概念与含义。正是这种特殊性,使人们对其领悟必须通过反复的鉴赏才能…获得。

接受音乐是音乐美实现的最终环节,审美主体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会直接影响他参与、创造的程度和接受的效果以及美感的强弱。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音乐的欣赏过程必须依靠记忆来完成。音乐作品的主题所显示的基本形态要靠听者的记忆才能得到深化,要不断地反复听、反复记,否则,在音乐进行中就无从理解音乐的形式及其内容的展开。实验证明,需要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大,则一次性识记的困难就越大,遗忘的数量也越多。尤其是复杂的、不熟悉的音乐体裁,只有在多次欣赏,逐步熟悉的过程中才能使听众接受、理解、参与创造。

因此,反复聆听的多少与审美主体的差异性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反复聆听法中,应根据上述情况作不同的调整,亦即,自己不熟悉的音乐作品,应反复聆听,以至于喜欢和热爱它,使自己的音乐审美范围逐步扩大。

(二)具体方法

1.欣赏法

课堂欣赏法是音乐美育中最为重要的欣赏手段之一。课堂能集中学生的精力,有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并且能长期地、有条不紊地计划进行;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安排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作为欣赏的对象。

音乐会欣赏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参加音乐会的形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会台上与台下可高度融合,听众与听众之间同样也获得一致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一种听众聚合力,从而增强了现场的感染力,而这种现场的感染力必将使每位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得以升华。

音乐会欣赏常常是审美主体的一种不由自主的期待。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使审美主体获得自己所喜爱或平时热衷的音乐作品。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音乐视野的扩展。在此时此刻,有些平时没有欣赏到的音乐,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欣赏。

2.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美感的欣赏法

音乐是在一定的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音乐。因此,在孕育民间音乐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中,欣赏民间创造的音乐,别有一番风味。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音乐,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时,听众处在情景交融时空合一的空间。“山歌与地域风光交相辉映,侗族情歌与月夜溪流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景因乐更美,乐因景更妙,这种感受在音乐厅或在家中是无法领略的,那种起于乐,又趋于乐,融于乐的愉悦,的确令人心醉。”

3.利用电子设备欣赏法

以现代电子手段为媒介而传播的音乐,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每一个家庭,它为人们提供了极佳的欣赏环境。在家中,人们可通过现代音响设备播放录音带、唱片及激光唱片,来进行审美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审美目的性强、审美注意更集中、情感交流更具体、欣赏更为自由的特点。(www.daowen.com)

通常,欣赏者在购买、收藏唱片时,更多的是以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或需求为目的的。由于目的性强,因此,这种方法的审美指向性是较为集中而确定的。还因为欣赏这种方法能随时控制欣赏时间的长短、作品顺序的安排、乐章的取舍,因而欣赏者在整个审美活动中都将是自由而主动的。

然而,利用电子设备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欣赏者在欣赏录音或电视、电台中的音乐节目时,由于受到传播中介的限制,因而他们不能直接感知表演家的演奏演唱,亦无法对演出的氛围获得全面而真实的感受。在情感的交流上缺乏与表演者面对面的沟通。

4.音乐实践法

音乐审美,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要进入这一途径,音乐实践是先决条件。因为人的情感和思维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是不能用他人的意志和感受来取代的。

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的重要内容。在音乐美育中,音乐创作活动能极大地发展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的实践能力,音乐创作不是作曲家的专利,每个人都可进行音乐创作活动,用音响动态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和外在感受。应从孩子们的小时候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在主体经验上获得的最终结果有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感受,二为认识。通常,在某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体现为:认识中伴随着感受,感受中包含着认识。”人们经过不断的音乐实践,其音乐美感相应地得到不断丰富,其音乐理解力也将不断地增强。这时,人们不仅具有全面地认识音乐形象的能力,而且更具有感受音响的需要。在这不同音响的感受中,体味音乐的美感和真谛,从而真正认识出音乐美的不可替代性。

音乐实践本身具有很强的愉悦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情感之中去感受、体会,在愉悦和审美的同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注释】

[1]史艳.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初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张敏.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58-260.

[3]史艳.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初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马笑霞.试论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1997(4):40-42.

[5]音乐教育课程构建与教学创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9.

[6]史艳.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初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