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美育研究中的音乐构成要素

音乐美育研究中的音乐构成要素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两个密不可分的要素。“和声进行”就是和弦的横向组织,如果说旋律构成了音乐的横向方面,那么和声就构成了音乐的纵向方面,它极大地丰富着音乐的表现力。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成的总体的不同结构,称为曲式。曲式是音乐审美逻辑的集中体现,其结构受到人的审美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

音乐美育研究中的音乐构成要素

一切艺术都要求文与质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音乐美更关注其形式方面的表现,因为音乐是高度工艺性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没有由工艺性而来的严谨形式就没有音乐的美,所以有人认为,音乐美的狭义的内涵就是指它的形式美,构成形式的要素也因而成为作品整体美的重要层次。这些音乐的美,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正如音乐学家们认识到的,亚洲音乐以旋律线性思维见长,欧洲音乐以和声的多声部思维为主,而非洲音乐则以异常丰富的节奏为人们所称道。

(一)旋律

旋律美是最重要的音乐美的要素,各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文化性质常常表现在其富有特色的旋律中。如蒙古族“长调”的旋律韵味悠长、节奏自由,意境开阔,表现出草原文化的特点;藏族的“果卓”旋律规整、节奏整齐,回环往复、富于舞蹈性,表现出高原文化的特点;而新疆维吾尔族许多音乐旋律,既有特殊的音律、独特的节奏,也有非常热烈的、舞蹈性的、极富动感的旋律,表现出绿洲文化的鲜明特征。又如,一首战斗之曲《国际歌》,它的旋律气势豪迈、庄重浑厚,表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宽广襟怀,雄伟气魄和坚强信念。再如,一首《病中吟》(二胡独奏曲),它的旋律连绵凄婉,如泣如诉,表现了作者时而激愤高歌、时而呻吟叹息的悲伤痛苦心情艺术家丰富的心灵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是获取旋律创造的唯一灵感,在旋律中,没有具体的美学标准,它蕴藏着音乐艺术的全部奥秘,是一个难解的谜。

(二)节奏

节奏是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与音乐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乐曲的主题。例如,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其节奏欢快紧凑,再配以节奏感极强的激越的锣鼓,更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再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其节奏轻柔缓慢,舒展悠扬,完美地表现了歌词的意境,唱这首歌,就像站在辽阔的草原上,反映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谈节奏离不开节拍,节拍在音乐中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节拍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强烈的动力和感情色彩。例如,“两拍子”(“一板一眼”)通常写作2/4,常用在强节奏的进行曲或舞曲中。“四拍子”(“一板三眼”)通常写作4/4,常用于舒缓节奏的颂歌或抒情歌曲。“三拍子”,通常写作3/4,常用于圆舞曲,具有欢快活泼或抒情的特点。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两个密不可分的要素。

(三)和声(www.daowen.com)

和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时所产生的音的共鸣。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3个或3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声响组合。“和声进行”就是和弦的横向组织,如果说旋律构成了音乐的横向方面,那么和声就构成了音乐的纵向方面,它极大地丰富着音乐的表现力。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相对答,两条旋律形成一首如泣如诉的“二重唱”,形象地表现出二人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如《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歌曲在二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四部轮唱,表现出革命武装力量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像黄河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侵略者必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怒吼吧!黄河》是混声四部合唱,四声部和声音响丰满而平衡,这支歌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着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的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在器乐作品中,全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都广泛地应用和声,使音乐的音响更加浑厚、丰满,让人们体验到一种美不胜收、绚丽多姿的境界。

(四)音色

音色即音的色彩性。每个人和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好比绘画中色彩总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由于声带与发声方法不同,所以会带有音色的差异。例如,同是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的音色圆润甜美,音域宽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马玉涛的音乐宽厚洪亮,气息充实,共鸣丰满,声情并茂,两个人表现出不同的音色美。不同的乐器由于原料、造型、制作方法和演奏方法的不同,也会带来音色的差异,所以同一段旋律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来演奏,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表现。比如同是中国的拉弦乐器,二胡音色浑厚而柔和,板胡音色高亢而清脆。同是西方铜管乐器,圆号音色柔和优美而富有诗意;小号音色挺拔而刚健;长号音色雄壮而粗犷;大号音色强烈而低沉。

由于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人们会追求独特的音色,把对音色的审美看成是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的内涵,[3]例如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的唱法,就有强烈的音色追求,音色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苍劲的老生、华美的旦角,其声音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古琴的音乐虽然主要是单声部的,但是因为有着极其丰富微妙的音色变化而呈现出异常的表现力,钢琴家往往是在每一个音上把音色做足了功夫才放手;中国民族打击乐更以其丰富的音色组织获得表现功能,可以非常生动地表现音乐形象,例如现代民族音乐家创作了完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作品《鸭子拌嘴》和《老虎磨牙》,其艺术形象令人忍俊不禁。所以我们说,音色审美是音乐鉴赏活动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成的总体的不同结构,称为曲式。曲式是音乐审美逻辑的集中体现,其结构受到人的审美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对曲式的审美鉴赏,主要是对整个音乐的和谐、协调、规整、平衡、变化等形式美的体验和评价,是音乐鉴赏的总体感受,它与我们的鉴赏力当中的音乐认知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判断力,甚至精神的强度和跨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音乐在世界中流逝着,没有这些能力,与审美有关的对曲式的把握和判断无法完成。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多方面的,上面讲了其中四个基本要素,另外还有速度、力度、音区等。它们在音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又综合地交织在一起,共同表达某一种情感和创造某一种音乐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