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育:用情感愉悦实现理性认识

美育:用情感愉悦实现理性认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育的特点是美育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由美育的本质决定和派生出来的。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不能强迫的,这就决定了美育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使个体始终感到满足和意趣盎然,达到教育目的。美育的这一特点是由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本性所决定。“寓教于乐”既是美育的特点又是一条重要的美育实施原则。由此可见,美育正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作用,通过情感愉悦而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

美育的特点是美育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由美育的本质决定和派生出来的。把握美育的特点是成功地实施美育的关键

(一)直观性

美育的这一特点是由美的形象性和美感的直观性所决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当人们说到熊猫美,就会想到它那白色的绒毛,黑色的眼圈,胖墩墩的身体,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一提到柳枝美,就会想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的柳丝低垂,柔风轻拂之状;一提到黄继光的伟大,就立刻会想到他舍身堵枪眼的情形;一提到贝多芬的交响曲,你就仿佛听到优美音乐的声音,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还是崇高、优美、怪诞、滑稽美都离不开栩栩如生鲜明具体可感的形象,离开形象,就没有美育。人们在欣赏各种美产生美感时,总是从直观形象开始,唤起人们多种心理功能活动或想象或理解,深入领悟其意蕴,获得美感愉悦,受到感染教育,并激发创造美的激情。因此说美育是美的形象教育是有道理的。

(二)愉悦性

这也是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的特点之一。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不能强迫的,这就决定了美育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使个体始终感到满足和意趣盎然,达到教育目的。美育的这一特点是由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本性所决定。在审美活动中任何个体都暂时排除功利关系感到轻松。正如游戏一样,他自己选择了审美对象、审美方式,使自己在美的直观中,心灵处于规律与需要之间恰到好处的中点,避免了规律和需要的强制,感到自由愉悦。即以审美观照态度对待美的事物,使精神处于自由状态。同时也使个体审美意象和审美理想,通过审美媒介实现了自由表达的愿望,产生了一种确证自己创造力自我实现的喜悦,获得极大满足(享受)。欣赏徐悲鸿画的马不是为了骑,观赏齐白石的虾不是为了吃,而是使人的情感心地更加纯洁、崇高。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席勒称是“无为而为”的“自由欣赏”。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寓教于乐”既是美育的特点又是一条重要的美育实施原则。

(三)情感性

情感性显著的一点是“寓教于乐”,以美育人。美育是通过对美的认识、理解而起作用的,也就是人在美的观念的满足中感到愉快,得到精神的享受,同时也就在这愉悦中受到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就是情感教育。

准确地说,是寓理于情,理以情显,情理交融。对于艺术作品,人们通过对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欣赏引起情感的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愉悦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例如,俄国民主主义画家列宾,在其著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既展示了纤夫被苦役折磨得精疲力竭的情景,又表现了隐藏在他们身上的精神的美。由此可见,美育正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作用,通过情感愉悦而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www.daowen.com)

(四)形象性

一幅迷人的图画、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一组优美的舞蹈,都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没有情景交融的形象,就没有美和美育。因此,进行美感教育,就应当尽可能地把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介绍给人们,特别是介绍给广大的青少年们。美育与其他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形象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自觉地为维护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而奋斗。一个人创造美的能力大小,既与美好的理想分不开,又与德、智、体的结构密切相关。所以,美育必须与德智体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职能。

(五)主动性和永久性

美育的这个特点是与智育、德育相比较而言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培养智力,因此较严密、冷静、刻板,易使人感到枯燥;德育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智育、德育与美育比较都缺少其主动性、自觉性。而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娱乐性,使受教育者在体验状态下进入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因此具有自发性、主动性。如上剧院、去舞厅、看文艺演出,花了钱排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也愿意,又如去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兵马俑,尽管很累但觉得很愉快。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时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使心灵达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梁启超说得好:“人之读一小说也,不知不觉之间而眼识为之迷漾,而脑筋为之摇荡,而神经为之营注;今日变一二焉,明日变一二焉;刹时刹那,相断相续;久之此小说之境界,遂入其灵台而据之。”美育的潜移默化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精细的过程。

杜甫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对潜移默化过程的绝妙说明。同时这个过程的效率又是深透而久远的。通过逐步熏陶,潜移默化、点滴滋润、天长日久就会刻骨铭心。通过这种长期熏陶的人,就会形成一种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这种结构的定向一经确立就有较大的稳定性,会对人一生精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乃至终生起作用。所谓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创造力的形成,改造客观世界,就是在这种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的引导下进行的。刘勰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庖丁把重体力劳动变成美的自由创造劳动,就是由于操刃19年,解数千牛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而进行美的创造的结果。其他美的创造,改造客观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以上我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讨论了美育的特点,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美育的本质和特定的作用,表明了美育的作用是德育、智育不能代替的。在整体的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把握这些特点,在实施审美教育时才能实现美育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