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及实践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及实践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劳奇和里奇以新加坡和俄罗斯两国为例进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对比,说明了上述问题。其最终表现的差异就取决于不同旅游目的地对其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竞争力的大小。显而易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就是在一定的投入下获取最大、最优产出的能力。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及实践

(一)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

竞争力应用于旅游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尺度从不同的角度对竞争力在旅游领域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国际旅游竞争力、区域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竞争力等诸多方面,以及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竞争力提升策略等方面。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TDC)的主体是旅游目的地,即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中心,其最直接的目标是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满意的旅游经历,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目标。然而,旅游目的地不同于一般的制造性企业,经济目标并非其首要的、唯一的目标。正如《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所指出的,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所有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才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标。所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它还需要考虑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永续使用等内容,从而保障旅游目的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满意旅游经历、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与旅游目的地其他利益相关者福利的能力。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它也需要相应的表现指标。关于其表现指标,以往的部分研究已有所提及,包括市场占有率、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这里可以借鉴使用。而且相关研究已经证明,满意的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的推荐意愿有积极的影响并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感知质量与重游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旅游者的感知质量越高越有可能重游。也就是说,一方面,具有满意旅游经历的旅游者可以通过口碑宣传带来新的顾客;另一方面,这些旅游者倾向于在未来重游该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口碑效应带来的新顾客,还是重游的老顾客都有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即市场占有率可以从总体上有效地反映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满意情况。此外,旅游收入可以作为市场占有率的补充指标,二者更为全面地反映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情况。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利等相对较难衡量,没有一个直观的反映指标。由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福利的提升有赖于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经历,所以本书姑且以市场占有率和旅游收入作为反映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间接指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使用这些指标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市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强弱仅限于目标市场相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比较,这也正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与旅游竞争力的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可以界定为,旅游目的地能够持续地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经历,并且能够不断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旅游目的地其他利益相关者福利的能力,其表现形式为具有共同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和旅游收入的高低。

(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概述

1.TDC综合模型——概念性模型

克劳奇和里奇提出概念性模型又称“D-K模型”(见图1-6),它是随着各种研究活动与思维方法的不断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广泛假设和概念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为人们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

图1-6 D-K模型

国内外许多学者(De Holan和Phillips,1997;Crouch和Ritchie,1999;Enright和Newton,2004;史春云、张捷,2006;郭舒、曹宁,2004等)认为,TDC综合模型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指旅游目的地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强调目的地长期以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目的地,其旅游竞争力可能还不如旅游资源缺乏的旅游目的地。克劳奇和里奇以新加坡和俄罗斯两国为例进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对比,说明了上述问题。众多学者(Crouch和Ritchie,1999;Enright和Newton,2004;Dwyer和Kim,2003;黎洁,1999;郭鲁芳,2000;戚能杰,2004;朱应皋,2005等)也都是以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体系模型为主要要素构建TDC综合模型。

2.TDC核心因素模型——简约性模型

郭舒、曹宁(2004)认为国内学者在TDC研究领域存在六种观点,并指出这些研究并未清晰地描述TDC所涉及的诸多方面的问题,由此,他们通过对六十四位相关专业的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得出提升TDC的六个关键性问题,并构建了“核心六因素联动模型”;易丽蓉(2007)针对D-K模型的不足,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使模型更加简洁顺畅,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利用路径分析,提出了TDC五因素模型(见图1-7)。以上两种核心因素的TDC模型均力求简洁,以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来表达提升TDC的理论解释。

图1-7 TDC五因素模型

3.TDCM构建——多视角模型

郭鲁芳(2000)从国家旅游竞争力角度提出了郭鲁芳模型。戚能杰(2004)认为应当从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具体分析其TDC,在借鉴IMD模型和波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TDC核心-边缘模型(见图1-8)。罗伯迪格·可鲁斯和王有成(Robertico Cores和Youcheng Wang,2007)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TDCM被旅游学界真正认可,能作为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估的全面模型。

图1-8 TDC核心-边缘模型

(三)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基础是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所有资源,包括各类旅游资源、接待设施、人力资源及资本资源,这是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经历,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投入。竞争的最终表现是旅游者需求的满足,以及通过这种满足而获得的相应利益。其最终表现的差异就取决于不同旅游目的地对其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竞争力的大小。显而易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就是在一定的投入下获取最大、最优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现实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来确定高低,这也说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是一种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是一个类似企业投入产出的模型,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以及各类支持性设施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投入部分(input);而旅游目的地所吸引的客流、收益以及为当地居民所带来的福利则是旅游目的地的产出表现(output);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运行过程就是生产过程。旅游目的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则是最直观的竞争力表现。据此,可构建基于投入与产出效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即IO模型,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简化为投入与产出两个体系及其内在关系,阐明了旅游目的地竞争的最终目标与基础条件,并且能从基础投入方面自动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类别分析,明确旅游目的地的基础实力范围,避免以影响因素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要素的片面性。基于投入与产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IO模型如图1-9所示。

图1-9 IO模型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注意理解旅游目的地的内涵。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有着复杂的构成要素;同时结合时下热点问题,思考怎样开展区域合作,打造全域型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深刻内涵,又以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地方理论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三大理论基础为支撑,运用理论达到解释和理解相关旅游目的地问题的目的。

核心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tourism destination(www.daowen.com)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life-cycle theor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旅游吸引物         tourism attraction

全域旅游          global tourism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

2.简述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相关观点。

3.旅游目的地的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4.概述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5.概述旅游目的地地方理论。

6.概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

案例分析

徐州市贾汪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十一”前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共71家,其中江苏有3家,贾汪区荣登榜单。多年前,贾汪人曾自嘲“以离开贾汪为荣”。如今,这座百年煤城蝶变为山水城市,引来八方宾客,打造出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

2011年,贾汪被确定为江苏省唯一一家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多年以来,贾汪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具体抓手,让“全域旅游、贾汪真旺”成为新时代鲜亮的品牌,探索出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全域旅游的“贾汪模式”。

贾汪的探索,很有借鉴价值。就以旅游供地方式来看,贾汪在全国开了先河,在国内首创“五位一体”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将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十佳湿地旅游示范基地,获评全国科学技术二等奖,此外,还通过采取采煤塌陷地复垦置换、徐矿集团闲置土地盘活等措施,新增旅游用地5000亩(1亩=666.67平方米)。

2016年以来,贾汪累计投入近12亿元建成“三纵两横”景观道路,联通台儿庄旅游专线,打通省际旅游交通廊道,区内旅游专线实现与乡村旅游区的点点通,让“快进慢游”交通体系覆盖全域。贾汪还有一大创新亮点,设立了淮海乡村旅游学校、徐州旅游专业学校以及28家旅游专业合作社,创立“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马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马庄经验”被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的贾汪,旧貌换新颜,建成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四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按照景观全域化的理念,布点潘安水镇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精品文旅项目,形成以潘安湖、大洞山为核心的“一山一湖”两大龙头板块,构建起核心景区引领、次级景区配套、中心城镇支撑、村落廊道联结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问题:

结合案例,利用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内容,解释贾汪是怎样从一个资源枯竭城市一步步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

[1]唐瑷琼.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Dimitrios Buhalis.Mark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 future[J].Tourism Management,2000(1).

[3]邹统钎,王欣,等.旅游目的地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