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吸引物的主体资源类型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分类。日本旅游地理学家山村顺次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温泉旅游区、山岳高原旅游区、海岸旅游区和都市旅游区四种基本类型;保继刚等将旅游目的地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划分,有两分法(自然旅游目的地、人文旅游目的地)和三分法(自然旅游目的地、人文和综合旅游目的地、人造型旅游目的地),均以吸引物的资源特性作为分类依据。在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及其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我们可将旅游目的地分为七大类,即自然风景旅游目的地、运动性旅游目的地、历史古迹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娱乐旅游目的地(如以游乐园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产业旅游目的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和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等。各大类之下有很多细类的划分。
布哈里斯(Buhalis)把旅游目的地分为:城市、海滨、山地、乡村、真实的国家和世外桃源(unique-exotic-exclusive)[2]。实际上这种分类是按照吸引物资源类型进行划分的。
张立明等(2005)提出,按照构成特征,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城市型、胜地型、乡村型和综合型。各类型又可以往下细分,如胜地型旅游目的地又可以分为山地型、湖泊型、滨海型等。
本书按照旅游目的地吸引物资源类型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山地型旅游目的地、水域型旅游目的地、森林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都市商务型旅游目的地、乡野田园型旅游目的地、宗教历史型旅游目的地、民族民俗型旅游目的地、古镇古村型旅游目的地、主题公园型旅游目的地这九种类型。
(一)山地型旅游目的地
山地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独特的山地风光或文化遗产作为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例如黄山、华山、泰山、峨眉山、武夷山、张家界等。这些山地型旅游目的地依托山下或附近城市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城市成为游客集散地,依托山地景区发展。山地景区和山地附近城镇组合成为旅游目的地。
(二)水域型旅游目的地
水域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水域风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还可以细分为湖泊型旅游目的地、滨海型旅游目的地、江河型旅游目的地等。
(三)森林生态型旅游目的地
森林生态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森林植被和自然生态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由于我国目前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我国的森林、湿地类型的旅游资源强调以保护为主,主要开展科普和观光活动,强调游乐在林中,食住在林外的原则。因此,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和园外的村镇或配套服务设施整合成为森林生态型旅游目的地。
(四)都市商务型旅游目的地
都市商务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现代城市景观(都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商贸活动为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西安、大连、杭州、厦门等城市。(www.daowen.com)
(五)乡野田园型旅游目的地
乡野田园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乡村风貌、田园景观和乡村生活为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一些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乡村型旅游目的地,如江西婺源、安徽西递和宏村等。
(六)宗教历史型旅游目的地
宗教历史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宗教建筑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宗教型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之一,并且一直延续到现代。宗教旅游者主要是指以朝拜、礼佛祈福、取经或在寺院做法事追悼亡灵,或以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各国的一些宗教信徒由于不同的目的或出自对信仰的虔诚,或受名山古寺、教堂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的吸引,热衷于这种既能达到宗教信仰目的,又能获得旅行游览乐趣的旅游活动。
(七)民族民俗型旅游目的地
民族民俗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民族风情和民俗活动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民族有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种类多,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给旅游者不同的文化体验,以民族和民俗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地逐渐成为民族民俗型旅游目的地。例如,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可以成为民族民俗型旅游目的地。
(八)古镇古村型旅游目的地
古镇古村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古镇古村资源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如丽江古城、周庄古镇、同里古镇等。
(九)主题公园型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型旅游目的地是指以综合性游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一些主题公园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延伸旅游活动,增加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设施,逐渐将主题公园建设成为集游乐、观光、购物、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目的地。例如,迪士尼由游乐型景区发展成为游乐型旅游目的地,除娱乐外,还建设有配套的酒店、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成为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又比如东部华侨城已经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郊野度假、户外运动等多个主题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山地主题休闲度假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