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和分配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应承担的责任问题,自从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会议以来,便一直处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然而,在一片讨价还价和争执的声音中,中国已在悄然行动。2009年9月,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中国已悄无声息地踏上一条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创新之路,其现实意义不亚于前苏联当时发射首颗人造卫星。而十分危险的是,我们竟对此熟视无睹。”弗里德曼的观点或许有商榷之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成为亚洲“绿色经济巨人”,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的结论。
近30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积极推动者。在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会议上,时任中国总理李鹏亲自出席并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使中国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时隔17年,中国总理温家宝亲自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推动会议取得成果。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时刻,中国两任总理亲自出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的决心、信心和政治意愿。
同样,中国也是联合国最主要的气候变化科研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发起国之一。IPCC先后发布四次评估报告,报告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科学依据。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28名中国专家参与其中,秦大河院士还于2002年被选举为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2008年获得连任。
在国内,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工作,中国已颁布了71项环境标志标准,形成一千多亿元人民币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为引导可持续消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即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中国政府再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建设生态文明也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力图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www.daowen.com)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中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2009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4%,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而为实现这个目标,2006-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
在此基础上,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两周左右,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减排目标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8家部门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后形成的,科学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情况。
据估算,如果到2020年要把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中国差不多每年需要为此投入780亿美元,这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每年要承担至少166美元。中国发改委数据则显示,在中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中,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达210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达3700亿元;而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不仅是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使用沼气,相当于少排放四千九百多万吨二氧化碳。200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超过15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8%,位居亚太地区之首。目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风能市场,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3~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为了保护地球气候和环境,中国已经以最积极、最认真的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国家的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