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西旅游:大变局与大发展

山西旅游:大变局与大发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也会改变山西旅游的大格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同时,山西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育的。这种由历史形成的山西旅游发展格局,无论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还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山西旅游在大变局中寻求大发展,必须重新认识山西旅游发展的资源价值和发展定位,必须研究山西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对于山西旅游,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山西旅游:大变局与大发展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说,旅游与交通存在着密切关联。历史上,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大众旅游的兴起是与旅游相关的。世界旅游大规模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与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没有交通运输的革命,就不会有旅游的大发展。石太高铁和大西高铁的相继运行,标志着山西的旅游驶入了“高速”发展的新轨道。两条高铁的开通,必将拉近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和中原经济区、西安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的时空距离,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运力支撑。同时,也会改变山西旅游的大格局。

山西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从历史文化资源来说,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如五台山平遥古城、芮城永乐宫、恒山悬空寺、解州关帝庙、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永济普救寺、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等。从自然资源来说,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有北岳恒山、绵山、北武当山、灵空山、黄河壶口瀑布、庞泉沟、芦芽山等。同时,山西也是老革命根据地,遗址和文物遍布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然而,由于交通限制,山西旅游资源并没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市场规模。同时,山西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育的。受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限制,旅游形成了固有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便是以周边国内旅游为主体,以主要景区为依托,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行社为运行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山西的旅游形成了固有的格局,这种格局是什么呢?一是从市场主体上来说,主要是周边旅游,长线的国内旅游受交通的制约,发展较为缓慢;二是从旅游空间来说,主要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城市旅游发展较为缓慢;三是从旅游产品和旅游类型来说,主要是观光产品,特种产品、专题产品和度假产品发展较为缓慢;四是从组织方式来说,主要是以旅行社为主体的团队旅游,散客旅游、代理旅游组织方式发展较为缓慢;五是从旅游经济形态来说,主要是点线旅游,以区域为核心的板块旅游发展缓慢;六是从旅游产业构建来说,主要是小旅游产业,大旅游产业构建发展缓慢。

这种由历史形成的山西旅游发展格局,无论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还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经过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处在一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省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育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能否实现。然而,旅游业能否改变原有发展格局,能否转型升级,又成为目标实现的关键。(www.daowen.com)

从理性分析旅游,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生产方式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就形成了不同社会。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它们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也在于其生活方式的不同。从空间关系来说,游牧社会是移动生活方式,农耕社会是定居生活方式,工业社会是移居生活方式。旅游正是工业社会移居生活方式的体现,移动与居住构成了旅游现象,也成为旅游的本质属性。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快节奏与慢节奏、大尺度与小尺度的不同转换,正是生活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下的人们的追求与选择。然而,我国的旅游却没有很好地体现人们对这种移居生活方式的追求,“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的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已成为中国旅游异化的真实反映。这种旅游发展模式以及所形成的发展格局必须要改变,这是人民的呼声,也是山西旅游发展的要求。然而,模式与格局的改变要靠外力,只有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变,而这种巨变对事物产生强大冲击时,才会改革固有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而山西的高速铁路的发展以及高铁运输体系的形成,便成为山西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变化的重要的外力。

山西旅游在大变局中寻求大发展,必须重新认识山西旅游发展的资源价值和发展定位,必须研究山西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对于山西旅游,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