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的逻辑:城市休闲与旅游的思考

旅游的逻辑:城市休闲与旅游的思考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的革命与巨变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从以上以城市发展为基点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与休闲这两个词是不同的。两者都是工业生产方式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就世界范围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都将居民的休闲和旅游的权利与消费,作为城市管理者管理的内容,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旅游的逻辑:城市休闲与旅游的思考

很高兴能参加有关旅游与休闲问题的论坛。论坛组织者给我的演讲题目是有关旅游与休闲城市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有关旅游与休闲概念的争论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没有达成共识,两个问题到底是一个概念,还是两个概念,或者是大概念下的一个属性,现在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城市发展来说,通常人们定义一个城市,都说是一个旅游休闲城市,这说明,我们对旅游和休闲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我们要认识旅游与休闲的问题,必须从城市的历史演变来分析更为科学,这是因为,旅游与休闲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城市问题而引发出来的现象,同时,这两个现象也都交汇于城市这个空间经济形态。以中文来理解城市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城,一个是市。“城”最早是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最早的“城”还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期的城市是一个具有军事和商业功能的空间,也是为农耕经济提供服务的地理经济空间。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农耕时代的城市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城市的革命与巨变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革命的两大成果:一是从生产力来说,工业革命彻底动摇了农耕经济的基础。工业化的发展方式,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与法国等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里。这时的城市已不再像农耕社会的城市,它成为一个生产的经济空间,也成为一个生活的空间。二是从生产关系说,工业革命也削除了自然经济生长的社会根基。以社会分工为核心的商品经济制度的形成,使自然经济制度下的以农业节气为基础的劳作方式进一步解体,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开始分离,这就为人们的自由时间的消费创造了社会条件。

不仅如此,工业方式大大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一方面,工业生产方式使得社会财富成几何速度积累与增长,生活在工业化下的人们用较短的劳动时间完成了先前社会生产的更多财富;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的细化又使得人们的家庭生产的劳动职能进一步弱化,使得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同时,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使得人们的劳动不再具有幸福感了,人们渴望在工作之余获得更多的放松与娱乐,来调节紧张的工作压力,于是,在城市里围绕着人们的放松与娱乐的休闲产业便产生了。可以说,人们的休闲是工业化生产方式挤压下的一种定居者的生活方式,它是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相对应的一种生活方式。

城市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之后,人们会对惯常环境产生厌倦,也必然会形成对空间消费。从理性分析旅游,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生产方式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就形成了不同社会。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它们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也在于其生活方式的不同。从空间关系来说,游牧社会是移动生活方式,农耕社会是定居生活方式,工业社会是移居生活方式。旅游正是工业社会移居生活方式的体现,移动与居住构成了旅游现象,也成为旅游的本质属性,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快节奏与慢节奏、大尺度与小尺度的不同转换,正是生活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下的人们的追求与选择。(www.daowen.com)

从以上以城市发展为基点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与休闲这两个词是不同的。旅游是离开居住地的消费现象,而休闲是居住地的消费现象;休闲是对时间的消费,而旅游是对时间与空间的消费;旅游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休闲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旅游是移动性消费,休闲是居住地消费;旅游的核心是空间,休闲的核心是时间;旅游是连续性时间,休闲是间断性时间;旅游是外地人消费,休闲是本地人消费;旅游是体现非惯常环境,休闲是体现非工作环境。

工业化创造了休闲,城市化创造了旅游;休闲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旅游则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两者都是工业生产方式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工业化越是发达,城市化程度越高,居民对休闲和旅游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是普遍经常,这就是为什么二战以后,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旅游与休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主要原因。就世界范围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都将居民的休闲和旅游的权利与消费,作为城市管理者管理的内容,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事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层面来认识旅游管理,来设计旅游管理的功能。对旅游的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无论是旅游的市场需求还是旅游产业规模都在快速地放大,面对着一个定居消费之外的移动消费,如果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所以说,城市由定居式服务向移居式服务转变,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我们的城市要由休闲城市向旅游休闲城市转型,也就是我们的城市要由宜居城市向宜居宜游城市转型。

城市的转型是一个重大难题,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都是按照一个主线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的,这个主线便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主线追求的是规模和聚焦效应,人口的聚集、建筑的聚集、企业的聚集、社会组织的聚集,这种工业化的聚集的效应,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没有个性,越来越没有宜居宜游的味道。工业化之路使我们的城市成为地球村,每个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了,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的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即将完成工业社会阶段、步入后工业社会时,我们还会有什么一种发展方式,来推动我们的城市发展与进步。我认为,在我们的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即将完成工业化阶段的地区与城市,下一步的城市与地区经济发展要按照两化发展方式来推动我们的地区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两化方式便是工业化和旅游化的发展方式,通过工业化做强我们的生产,通过旅游化做强我们的生活;通过工业化做强我们的硬实力,通过旅游化做强我们的软实力;通过工业化扩大经济的聚集效应,通过旅游化扩大经济的增值效应;通过工业化使我们的城市更具现代化,通过旅游化使我们的城市更具品质化。因此,两化发展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正确选择。

【注释】

[1]2016年3月在上海城市旅游论坛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