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域旅游: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与逻辑

全域旅游: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与逻辑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形态是与空间形态相关的,当旅游形态发生变化时,客观上会推动与其相适应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全域旅游的实践就是要打破这种旧的旅游空间格局,重构旅游空间形态,形成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这是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因此,全域旅游是要实现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而不是旅游全空间。

全域旅游: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与逻辑

在全域旅游语境下,学者以及地方政府主管很自然地将全域旅游与旅游空间联系起来。有些地方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提出将本区域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叫作处处是美景。从旅游环境治理角度来思考,这种提法并没有大错,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从景区空间形态来思考旅游环境治理而不是从空间旅游形态特征来思考呢?我们知道,旅游是一种空间消费,是一种通过空间变换而形成的经济,旅游经济问题既是一个产业问题,也是一个空间问题。旅游要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发展,没有空间作为支持,旅游是难以做大的。长期以来,从空间来说,我国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于各类景区,但这些空间,无论是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宗教艺术区、森林保护区都不是旅游的空间,但旅游可以借这些窝下自己的蛋,这种借鸡下蛋,或者借窝下蛋,在观光旅游时代还可以进行。在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休闲时代和度假时代时,这种借鸡下蛋、借窝下蛋是难以适应旅游者的需求的。旅游形态是与空间形态相关的,当旅游形态发生变化时,客观上会推动与其相适应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你要发展休闲旅游,就必须依托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旅游环境,你那里没有休闲街区、旅游街区、旅游风景道,没有旅游购物区、旅游综合体,你怎么发展休闲旅游?你要发展度假旅游,你那里没有度假区、旅游露营地、旅游功能小镇、旅游主题民宿、高尔夫球场,你怎么发展度假旅游?你要发展技能性旅游,你没有登山基地、滑雪基地、低空飞行基地,你怎么发展技能性旅游?在小众化旅游时代,我国的旅游形态仅仅是观光旅游,我们可以依托景区空间形态来发展;然而,当我们进入了大众化旅游时代时,度假旅游、休闲旅游、技能性旅游兴起,仅靠现有的适应观光旅游形态的旅游景区这种空间形态是难以满足旅游者需要的。在20世纪末,我国就提出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的转型,20年过去了,旅游转型之所以没有完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旅游空间形态有关,以景区为构架的空间形态是不支撑度假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旅游形态的。

全域旅游的实践就是要打破这种旧的旅游空间格局,重构旅游空间形态,形成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这是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学者们在解释全域旅游时大都是从全的角度来解释,认为全域旅游就是全地域,这种解释既不符合我国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也不符合全域旅游实践的要求。我们从全域旅游提出的社会背景和旅游背景来分析,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购物区、旅游露营地、旅游基地、旅游功能小镇、旅游风景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我国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因此,全域旅游是要实现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而不是旅游全空间。(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