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的成长与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国旅游的基本走向。认识这种阶段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把握旅游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就世界旅游发展规律来说,旅游消费是在工业社会发育和成长,在后工业社会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当社会处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时,旅游消费也必然会出现几何式增长现象。近几年,我国的旅游消费不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都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据统计,我国的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国民人均出游从1984年的0.2次到2014年的2.6次,增长了12倍。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1.09亿人次,是1998年的12.94倍。中国的旅游消费能力快速增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现阶段发展一个重要的力量。二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相对于制造业的低速发展,我国旅游还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增长了20%,国内旅游增长了10%,未来10年我国的旅游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旅游发展的常态所形成的态势差,必然会促使资源、资本和技术从制造业向旅游领域转移,形成以资本为代表的资源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成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2014年我国旅游领域吸引直接投资达到6500亿元,未来三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可以达到3万亿元,我国旅游将成为社会经济投资拉动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形成两个结论:社会形态的转型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经济新常态促使了旅游投资的扩张。而消费与投资不足又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于是旅游便成为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现象,这不仅表现为媒体说旅游多了、大众说旅游多了、相关部门说旅游多了,更表现为国务院近期为发展旅游而密集出台相关文件和意见,其力度和频率是以往没有的。如同一个孩子长期不受待见,突然受到家长的关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可能会自我膨胀。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旅游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今天突然受到重视,我们就坐不住了,好像旅游发展可以解决我国社会经济的一切问题:旅游可以解决城镇化问题,旅游可以解决城乡差别问题,旅游可以解决地区不平衡问题,旅游可以解决“三农”问题,旅游可以解决外交问题,旅游可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旅游可以解决社会进步问题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深层问题仿佛都可以通过旅游来解决,大有“旅游+国民经济”的味道。当然,我不否认旅游在以上几方面所起的作用,问题是这些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必须要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否则就会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在经济发达国家将非核心技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程中,我国提出要将中国建成世界工厂,由此导致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下,社会对旅游业高度关注,我们从事旅游研究和旅游工作的人是不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好好思考一下呢?最近,四川搞了一份研究报告,得出了四川省旅游业对全省GDP贡献超过15%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我并不清楚研究者确定的统计指标、统计范围以及统计方法,但是,根据经验分析,要得出超过15%的结论,可能会是在两个前设下形成的:一是将旅游产业的边界扩大至旅游消费边界,二是将旅游收入作为旅游增加值。基于这两个前设得出的结论,在理论上和统计实践上都是立不住的。我想研究者得出这个结论其目的不在于统计研究,而在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的重新认识。笔者认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GDP的贡献的比例,更在于旅游的乘数效应。201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0.7万亿元,2014年我国旅游总收入为3.2万亿元,据统计经验0.33折算增加值为1万多亿,仅占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4%。因此,在当前,旅游还没有成为我国消费和投资的主体,旅游还没有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的旅游发展还任重道远。
【注释】
(www.daowen.com)
[1]2015年8月24日发表于旅游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