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时来说,旅游与交通存在着密切关联。历史上,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大众旅游的兴起是与旅游相关的,世界旅游大规模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没有交通运输的革命,就不会有旅游的大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随着京津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项目先后通车,城市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八小时高速铁路交通网: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的时间都将控制在八小时以内。而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中国正在以“高铁之国”的形象,改变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在改变中国旅游的发展格局。
高铁改变旅游发展的格局这个事实,大大激发了我国各地特别是县域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利用高铁开通发展旅游,将本地区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已成为高铁沿线多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不可否认,高铁的开通的确为本地区带来一定的客流,但能不能带来一定的旅游收益还是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如果一个地区不能在高铁旅游交通带下建设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不能形成旅游客源的聚集和停留,而仅仅是一个过境地或者是一个参观地,虽然可以形成一定的客源,但不会形成一定的旅游经济收益的聚集,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必然会大大降低。因此,在高铁旅游交通带下,如何建设旅游目的地便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选择。(www.daowen.com)
在百度上搜索“我国旅游目的地”这个词,一下子出来了370万个。近几年参加各类旅游规划评审,无论是省级旅游规划,还是地市级旅游规划,甚至县区级旅游规划,特别是那些具有高铁交通的地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要把本地区建设成某某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0%以上的县都在致力于旅游目的地建设,特别是在高铁开通之后,这些地区更是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十分重视,无论其条件如何,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这一问题,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其积极性更是高涨。有意思的是,有的县仅仅有一座寺庙,或者有一座山,就提出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且不知,景区是旅游资源系统,旅游目的地是社会、经济、交通和资源系统的综合,两者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且不论资源、交通与环境能否支撑一个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单就从旅游空间关系和旅游区域关系方面来说,全国各地都要成为旅游目的地,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