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应该抓住构建“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机遇,秉承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同促进亚欧旅游发展,塑造世界旅游新格局。
首先,制定跨国界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规划。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经推出了第一期和第二期丝绸之路合作项目,重点在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进行合作,目前范围仅限制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四国之间。未来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扩充新成员,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共同编制涉及多个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规划》,对沿线旅游资源的布局与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设计,实现最佳的旅游资源配置。
其次,协调沿线各国旅游行动。建立沿线40多个国家之间旅游发展的协调机制,可以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成立一个丝路沿线国家广泛参与的高效协调组织机构,以高层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制度等形式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发跨国精品旅游线路,制定共同行动准则,塑造丝绸之路旅游带整体形象,化解旅游发展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解决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简化出入境手续,建立区域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互动互助机制,同时完善信息共享和合作保障等机制。(www.daowen.com)
再次,成立沿线城市旅游联盟。城市是现代旅游的基本载体,是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的直接实施主体。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分布着一大批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如西安、伊斯坦布尔、雅典、罗马等。可以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框架下,建立起丝绸之路城市旅游合作联盟,在城市层面开展合作。如建立城市旅游服务及公共服务标准,引领会员城市在制订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专业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等方面取得共识。
最后,完善丝绸之路旅游交通体系。从地缘上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两侧分布着客源地,中间是漫长的旅游通道。因此,交通是“丝绸之路”跨国旅游合作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尽快构建完整的丝绸之路旅游交通体系,保证各国、各地区之间交通连接的通畅,实现沿线全方位的交通对接。对此,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为各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除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外,还需要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便利化的软件条件,为团队过境旅游者、自驾车旅游者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